对开放性数学课堂的探究

时间:2022-09-15 07:50:16

对开放性数学课堂的探究

当前,教师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旧模式,“放手”让学生参与,“放心”让学生尝试。“放”是指让学生不受拘束地去探索和研究一些问题,主动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布鲁纳说:“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少说,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和引导学生建构上。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探索、思考,学生探究新知规律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方法也不唯一,学生会找到不同于其他人的方法,其求异思维、创新技能都得到了发展。

一、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互动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因此,它应当成为共同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过去“填鸭式”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新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人。

课堂互动的方式是丰富的,除了生生互动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学生与物体、学生与媒体等之间的互动,强化对学生的感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换课堂教学程序——灵活

传统课堂教学遵循着固定不变的程序:“复习—新授—练习”或“问题—解答—结论”。在素质教育中,这种机械化的教学程序的弊端暴露无遗。按照课前备好的教学程序进行操作,按照规定好的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上课是照教案这个脚本在演戏,学生听课是群呆子在看戏。机械、刻板的程序略去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离了生活实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改革课堂教学基本环节,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确定过程的优化策略,打破传统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模式,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求知欲,从而发现新的问题。

三、变换课堂呈现方式——立体

素质教育也是全方位的教育,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全方位、立体多维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电教设备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再是教师的平淡描述、粉笔的简单演示,而是通过全方位的立体多维的现代教学媒体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四、变换课堂作业形式——趣味

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大多数是开放的,不仅解题策略需要探索,就是问题本身的结论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的已知条件并不是显然和完备的,需要人们去发现或假定,甚至问题不一定有答案。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应用问题的作业,不必限制时间,也不必要求个人独立完成,允许请教别人或查阅资料。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天九中学)

上一篇: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三心” 下一篇:最炫语文课不能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