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布袋木偶雕刻的传承

时间:2022-09-15 07:37:09

漳州布袋木偶雕刻的传承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木偶艺术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布袋木偶雕刻艺术承于汉、唐两朝。漳州处于福建闽南地带,周围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腹地崇山纵横, 海滨峻岭交错。交通较为不便,昔有“瘴疠之地”、“蛮荒之乡”之称,群众生活波动,祸福难料,崇尚巫术鬼神的风气十分昌盛,故傀儡戏开始在民间流行。

漳州木偶雕刻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专业木偶雕刻艺人,其中负有盛名的有徐年松与我父亲许盛芳。我的父亲许盛芳出生于闽南一个民间木偶雕刻艺术世家。他13岁时即师承父亲许玉常从事民间木偶雕刻,从此开始了自己漫漫的木偶制作艺术生涯。从艺后,在其父亲的指导下,他迅速并且娴熟掌握了民间雕刻的艺术技巧,并且在此基础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先后吸取泉州北门外花园仔社木偶艺人“米仔师”精致细微的雕刻技艺,融汇了“江加走”浑朴纯真的造型风格。同时,在对南方木偶雕刻艺术细致精巧风格的师承后,他又刻意求新,参照北方京剧脸谱艺术粗狂豪放的神韵,加以融汇,从而形成独特的木偶雕刻流派,使其雕刻艺术达到很高的造诣。我的父亲将其一生奉献给了木偶雕刻艺术,他不断创作出优秀精美的作品至其辞世。他的木偶雕刻作品工艺精湛、形态兼备,无不栩栩如生;脸谱粉彩,色调鲜艳协调,在传统的写实手法上,另掘新道,融进夸张的艺术形态。他的作品蕴含南方雕刻艺术的精巧绵密,又呈显北方脸谱艺术的粗放犷达,从而达到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父亲的作品被国家省级各单位收藏并于苏联、捷克、罗马尼亚、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演出。

自我懂事开始,我就常在父亲身边好奇地观看那形态多异的木偶头像,聆听父亲对木偶角色的介绍和讲解,木偶世界的奇妙和多彩,使我对木偶雕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8年我初中毕业时,我的父亲已经调到厦门工艺美术厂工作,此时的我已经无法压抑自己对木偶雕刻艺术的喜爱之情,我放弃了升学的机会,跟随父亲到厦门学习木偶雕刻、泥塑以及纸扎等手艺。经过近三年的学习积淀,我初步掌握了从木偶的打坯、刻型、修光、刷土、粉彩、开脸、上油到须发等一系列木偶雕刻艺术的基本功。父亲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也为我日后从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0年我考入省艺校龙溪木偶班雕刻专业,在艺校的三年学习期间,领导和老师对我精心培育,使我进一步全面系统学习了木偶雕刻和绘画艺术。83年毕业后,我留在了漳州木偶剧团工作,并于86年调回艺校担任雕刻专业老师。

在从艺的三十多年里,我对木偶雕刻艺术不断进行探索,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艺校学习、任教和在剧团工作期间,正是艺校和剧团联合开展艺术创作的兴盛时期,这也给我提供了木偶雕刻艺术创作实践的机遇。以往的木偶形象都是脸谱化,而我认为木偶毕竟是表演给人看的,我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在不违背传统的情况下大大生活化、真实化,整体造型也趋于写实,在图形的风格上也大胆创新,将几何的块状图形大胆融汇到木偶的绘画中,取得了不俗的效果。而木偶制作的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原来粉彩时都只能用水粉颜料,舞台反光严重且不易清洗。现在用的都是丙烯颜料,既不反光又容易擦拭,这样的木偶适于保存,演出效果好,且为我的艺术创作不受限制提供了基础。在这期间,我也参与制作了多部作品,有木偶传统剧《大名府》、《雷万春打虎》等,寓言剧《两个猎人》、《狼来了》,儿童剧《小猫钓鱼》以及电影、电视剧《岳飞》、《八仙过海》、《秦汉英杰》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艺术是一种心态,当你真正融入其中,再枯燥的生活也会有滋味。我的父亲将自己的一生时光献给了木偶艺术,用生命与木偶无言而深情地对话。而木偶艺术也成为了我韶华时光的精神伴侣,也是我愿倾一生年华奉献的事业。有人说,继承易,创新难,因为创新是需要不断的摸索,是需要无数的挫折当垫脚石。我愿意挑战这个“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生。

上一篇:传承和发展唐山地方特色文化 下一篇:朗诵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