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美国本科申请的误区

时间:2022-09-15 06:16:06

随着美国留学市场越来越火爆,伴随而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在申请时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大家在美国大学的选择、留学申请及专业选择方面应注意避开哪些误区呢?

误区1选择美国大学只看重排名

中国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排名是选择学校的唯一依据。咱们来看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上美国大学排名的依据:学术声誉、教师资源(如师生比例和博士教师比例)、学生素质(如录取分数)、录取率、博士学位授予、科研经费等。我们看到,在这许多因素中,有很多其实都和申请者无关。因此,申请者在选择美国的学校时,排名固然重要,但却不能成为择校的唯一依据。其他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学校本科专业的优势以及申请者的特点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是否吻合等。申请者择校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误区2 理工科比其他专业好录取

人们普遍认为选择理工科容易被录取,而申请人文社会科学类较难被录取,原因是美国人的理工科思维相对于中国人较弱,大部分美国人都不会选择理工科,所以选择理工科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容易被录取。之所以产生这一误解,是因为人们通常会看到很多选择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的中国学生拿到了录取offer,虽然这是事实,但并不能证明中国学生申请理工科专业就容易被录取。以笔者多年的美国本科留学咨询经验来看,获得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甚至经济学这些非理工科专业的录取offer的中国申请者也不在少数。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说,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时,申请非理工科的学生不一定不容易被录取。

此外,美国的大学在录取的时候是面向全世界招生,所以这不是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竞争,而是中国学生和全世界学生的竞争,而且一般理工科系的学生也多半是亚洲人,所以申请理工科还真的未必比其他专业好录取。

那么申请者到底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般来说,专业方向要由申请者的兴趣和专长来决定。因为美国的大学在挑选申请者时,除了考虑申请者本身的条件之外,绝大部分取决于申请者所提交的文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简历(Resume)、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还有申请者提交的一些小作文(Essay)。举例来说,如果你本身是一个热爱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你平时都在做一些和计算机有关的事情,那么你最好选择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并在Essay中体现你在这方面的兴趣和优势,才能提高自己被关注和录取的几率。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尽量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强项出发,而非一味盲从所谓的“容易被录取的”专业。

误区3 申请时专业未决会影响录取结果

有些申请者还存在一些疑惑:要不要在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确定专业方向?如果没有确定专业会不会影响录取?大学录取委员会老师筛选完候选人后是不是还要经过一轮各个学院老师的筛选?如果没有确定专业,就没有对应的学院,是不是就会被列入waiting list里面了?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为每个学校在录取的时候采取的步骤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申请者在确定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后,可以先发email给 Admission Office的老师,询问在申请的时候如果在专业一栏填写undecided会不会影响录取结果,再根据对方的答复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申请策略。如果该校允许申请者在拿到录取offer之后再选择专业,那么你就大可以放心申请,待录取之后再决定专业。如果学校要求申请者在申请时就确定专业,那么你就要谨慎选择和填写专业一栏了。

误区4入学后可以随意转专业

很多申请者在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时还没有想好自己打算就读的专业,就在申请表上随意填写一个,觉得反正入学后如果发现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再转一个专业就好了。其实不然,美国很多大学都不允许学生在入学后转专业。以UIUC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为例,该校就明确规定:学生入学后只能学习其在申请时申请的专业,不能转专业。因此建议大家在申请前进行必要的咨询和了解,不要理所当然地以为美国所有的大学都可以在入学以后轻松转专业而草率决定。

误区5推荐人名气越大越好

在请推荐人帮忙写推荐信时,推荐人有没有名气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推荐人一定要和申请者有交往经历。一般来说,申请本科时最好请高中数学、英语老师或班主任写推荐信。如果申请者确实与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某一大学的教授等有过接触并且他们愿意为申请者提供推荐信,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这位推荐人和申请者没有过任何接触,只是父母的朋友,就不建议请他做推荐人了,因为他对申请者的情况并不了解,写出来的推荐信容易显得“空洞无物”,难以打动和说服招生办的老师,反倒可能会在无形中降低申请者被录取的几率。

误区6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很多申请者认为,美国大学主要通过课外活动来了解申请者的兴趣爱好、性格、品行及对待事物的热情等,因此课外活动对申请至关重要。这当然没错,但并不表明申请者所展示的课外活动数量越多就对申请越有利。对学校来说,他们不仅希望学生有课外活动的经历,而且更希望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有所收获,并在申请文书中完美呈现。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要求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要达到多大的数量,而是看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担当了什么角色、坚持了多长时间、受到了何种启发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不同大学对申请者在课外活动中呈现的品质关注角度不同。譬如U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大学),该校十分关注申请者对待事物是否有好奇心、激情以及是否有特殊才能,因此,申请该校的学生就应该仔细研究该如何在文书中突出体现个性和特殊才能,或者在活动和经历中重点体现自己的持续性和挑战自我的能力等。总而言之,要对自己的目标学校进行深入了解,尽量“投其所好”,才能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对笔者以上所描述的种种误区,留学申请者或打算留学的学生或许都有所耳闻,那么在申请时,请大家牢记并尽量避开这些误区,谨慎选择,准确表达,从而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上一篇:不定式考点解析 下一篇:茶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