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时间:2022-09-15 03:37:59

摘 要:从近年中考的形势来看,对初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古诗词鉴赏最讲究“意境”。“意境”一词对于初中生来说,还相对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而“以趣入境,走进诗意”成为了学生感受诗词之美,体会诗词内涵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进行了粗略的探析。

关键词:以趣入境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汇集了炎黄子孙的精华,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对学生鉴赏能力日益提高、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日益深入,以趣入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以兴趣为教学导向,学生会主动、自觉地阅读、习诵古诗词,体会诗词的美,无形中就提高了古诗词的教学效果。而意境的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感受诗词的核心思想。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不断探索如何以趣入境,以提高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良好的导入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倍增。一方面,可以通过音乐导入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初中生对音乐有着微妙的情愫,音乐对初中生可以起到神奇的作用。比如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笔者以一首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导入课堂,许多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打着小节拍跟着唱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别具一格的点评作为导入语。当我们接触一首诗词的时候,第一眼就会看到作者的名字。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然后再引用名人的评价进行导入。在上到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坡在仔细阅读了王维的诗、画之后,饱含深意地说:“味摩诘之诗,有画;观摩诘之画,有诗。”在听完东坡先生的评价之后,学生饶有兴致地阅读该诗,并找出了体现“诗中有画”的诗句。如此的导入,语言精练,效果显著。

二、科学构建诗词体系

初中语文教材总共有六册,每一册教材中都设置了诗词学习的内容。这些诗词学习部分,根据单元课题的不同被零散地安排在不同的单元。这种跳跃性的学习对于初中生的记忆与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诗词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在上到辛弃疾的诗词时,教师可以把某一单元他的诗歌与其他单元中辛弃疾的诗词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述。既要涉及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也要与其他相关的诗词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词。同时,还可以根据诗词创作时间,打乱教材的分布。如苏轼的《浣溪沙》在《水调歌头》的前一单元,但是从创作时间来看,《水调歌头》在《浣溪沙》之前。笔者按照创作时间,先讲解《水调歌头》,并把二者串讲起来,这样有助于对苏轼的人生经历以及乐观豁达的个性作全面的了解,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从而增强了对诗词的记忆效果。

三、创设诗词意境

意境在我国文学与美学理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本文论述的中心内容。作者的主观情愫与所描述的客观事物融合起来所形成的境界就是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走入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去。这样学生对诗词所展示的诗词意象与意蕴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再创造诗词的意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28字,展示一幅凄美的秋天夕阳图,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南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透过诗人简短、精炼的文字,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垂暮老者。这时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垂暮老者僵卧在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的不是个人的孤苦,而是苍生的疾苦,国家的安危,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上前线奋勇杀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一幅悲怆而又令人振奋的画面,学生无一不为之动容,久久沉浸在其中,充分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

四、拓展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诗词作品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由于受到教材容量的限制,很多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都没被选入教材。因此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还要进行适当的扩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解《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作者在北方长大,亲眼目睹了女真人对汉人的屈辱统治。这样的经历让20多岁的作者立志要报仇雪耻,立志抗金。然而42岁时,他被弹劾免职,隐居于江西。直到60多岁,他仍然有着强烈的报国志向。全诗基调热情激扬,在诗句末尾出现了“可怜”等词语,情感出现了急转。了解作者的经历之后,理解全诗主旨感情并不难。同时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扩展,了解作者其他诗词的风格,丰富诗词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趣入境,走进诗意”应该是一种历史与艺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对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补充,也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古诗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家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7).

[2] 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2012(9).

[3] 周亚云.清风送稚韵,诗词润心田―初中古诗词教学激发兴趣的方式[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01).

[4] 马振帮.情境教学―为学生打开诗词鉴赏之门[J].快乐作文,2011(01).

[5] 赵瑞强.读情趣 感诗境――浅谈初中语文诗歌教法[J].现代阅读,2012(8).

上一篇:有效利用湘西民族传统文化建构高中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