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简明回答

时间:2022-09-15 03:20:41

保护性耕作技术简明回答

[摘 要] 保护性耕作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蒸发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而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新型耕作技术。本篇文章主要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技术 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67-01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耕作制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相对传统铧式梨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耕播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就保护性耕地技术提出以下十个具体问题并做出明确回答。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将地表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其要点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二、什么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人畜力的保护性耕作而言,其主要作业如深松、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需要使用机器来完成。

三、为什么要采用保护性耕作

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旱作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多畜天上水,保住地中和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旱作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

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称为保护性耕作

1.不能采用铧式梨翻耕

2.播种后地表覆盖率应该达到30%以上

五、保护性耕作的好处主要有哪些

好处有三方面(主要):

1.社会效益

A、防止焚烧秸秆,减少了环境污染

B、根茬固土减少风沙扬尘、抑制沙尘暴

C、减少水分流失60%,土壤流失80%

D、减少化肥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2.经济效益

提高产量21%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单位面积)10%-15%

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使得农民收入增加20%-30%

3.生态效益

A、休闲期贮水量需增加到14%-15%,提高15%-17%水分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提高。

C、将土壤结构进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毛管孔隙(含水孔隙)增加。

六、深松有什么好处

1.打破了长期翻耕形成的犁底层,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与作物根系的发育

2.不打乱耕作层,改善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3.降低土壤容量

4.降低农作物作业强度,减少作业成本

七、保护性耕作的操作规程

一年一熟玉米的保护性耕作体系由碎杆覆盖、免耕倒杆覆盖和深松碎杆覆盖等技术组成、其操作规程如下:

秋天收获摘玉米穗-秸秆粉碎或整杆覆盖-免耕或深松休闲-表土作业-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田间管理

几种主要模式:

1.高留茬模式

玉米收获(秸秆运出、高留茬)-旋耕灭茬-精量播种-深施化肥-化学除草-中耕。

2.旋耕覆盖模式

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浅旋处理残茬-免耕播种-深施化肥-化学或人工控制杂草。

3.深松模式

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松(处理残茬)-耙压-免耕播种-药剂灭草

八、为什么不能采用铧式梨翻耕

翻耕的本质是抗涝耕作法,但采用铧式梨翻耕易形成:

1.翻耕后土壤失墒大,地表风蚀、水蚀大

2.形成犁底层,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蓄水能力

3.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

4.翻耕后粘土上移,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板结

5.翻耕后,表土细碎,易扬尘,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九、秸秆还田覆盖方式有几种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方式主要有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机和秸秆粉碎机两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杆还田覆盖。玉米整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收获玉米后人工对秸秆不进行处理,秸秆被直立在地里,以免风将秸秆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

3.留在覆盖。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对农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

十、浅松的好处是什么

1.可获得良好的种床

2.有效提高表土地温

3.有效降低表土容量

4.有较好的除草作用

以上我之所以提出十个问题并做出明确回答,就是希望大家了解、掌握、采用这项新的耕作技术,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并在实验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完善保护性耕作体系,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全宇,徐建. 正确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模式[J]. 农机科技推广,2013,07:24-25.

[2]王锐. 如何更好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2,02:364.

上一篇: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情节严重”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