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咳、热咳,分清后再用药

时间:2022-09-15 02:01:29

生活实例

近几日,天气反复变化,老周家的孙子毛毛不慎感“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服用几天抗生素,毛毛的热退了,但咳嗽不见好转,痰量增多,颜色较黄。爷爷老周是一名老慢支患者,止咳化痰药是他的必备药。因而他自作主张,将家中的消咳喘给毛毛服用。治疗1周后,毛毛的咳嗽仍未减轻,痰液更加黏稠,难以咯出,似乎有块东西堵在嗓子里咳不出来。老周慌忙将毛毛带到医院,医生问明病情后告诉他,毛毛服用止咳药不当,不仅咳嗽不见好转,也使痰液更加黏稠。

老周听了医生的解释还是不明白,都是咳嗽咯痰,平时自己一吃消咳喘就好,为何毛毛就无效,还加重了咳嗽,医生耐心告诉他:“你咳嗽时是不是咳白稀痰为主,毛毛是不是咯黄稠痰?这就是咳嗽的区别。你是寒咳,毛毛是热咳,用药自然不同。消咳喘药性偏热,适合你的寒咳,但不适合毛毛的热咳。”老周这才明白,原来咳嗽药也分寒热,需要分清后才能用。

中医证型十分复杂,一般人很难掌握。简单地区分,可分为寒咳和热咳两类。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之分,随意选用,可致病情迁延不愈,甚则加重。故应辨证用药。

寒咳:宜用辛温类药物

临床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或有白色泡沫,病初起时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止咳药物:风寒咳嗽患者,应选择药性辛温的止咳药,如杏苏止咳糖浆、蛇胆陈皮口服液等。因为性味辛温的药物服用后能使身体发汗,从而达到驱散寒邪的目的:

1 杏苏止咳糖浆 具有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之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风寒咳嗽:该药不宜用于热性、风热感冒,如口干舌燥、咯黄痰等热性表现者。

2 小青龙颗粒 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症,对咯泡沫痰者尤为适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3 蛇胆陈皮口服液 具有顺气化痰、祛风健胃作用,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症见痰多、咳嗽,胸闷、咳之不尽者等。

4 半夏露可止咳化痰,主药半夏化痰作用较佳,药性偏温,胸中满闷、痰稠痰多的寒咳者最为对症。对于阴虚干咳者及感冒初起咳嗽则无效。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患者忌服滋补类中药,在寒邪末清的状态下进补,为“闭门留寇”。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热咳:宜用寒凉类药物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病初起时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体酸楚、恶风、身热等症状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止咳药物:药性苦寒凉的止咳药是治疗风热咳嗽的首选,如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等。

1 急支糖浆 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2 蛇胆川贝液 具有祛风止咳、除痰散结等作用,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咯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该药偏寒,切勿用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如咳吐白稀痰,夜重日轻者。

3 川贝枇杷糖浆

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以及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4 鲜竹沥是将鲜嫩的竹块加水煎煮浓缩后,加适量的糖而成,药性较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用于燥咳及黄痰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即常觉胃胀、胃口不好、易腹泻的患者,须慎用药性寒凉的止咳药,以免加剧脾胃虚寒,使脾胃更加不适。另外,药性寒凉的止咳药是风寒咳嗽患者的禁忌,已感染风寒若再加上寒凉的药物,无异于雪上加霜。

无论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若患者服用止咳药1周,病症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痰由白变黄,也应到医院就诊。

应用止咳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不可盲目使用止咳药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对偶发的轻微咳嗽不必使用止咳药。如果咳嗽频繁而剧烈,影响到生活起居,就应根据症状选用合适的止咳祛痰药。

2,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咳嗽应用抗生素 咳嗽只是一个症状,对于感染性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止咳药是治标不治本,还需同时应用抗生素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自行选用中成药后症状不见好转,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3,不可轻视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咳嗽 临床上有一些严重心肺疾病都伴有咳嗽,如胸膜炎、白发性气胸、肺结核、肺癌、心力衰竭等,对这些疾病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4,老人止咳别忘祛“痰” 老年人在剧烈咳嗽时服用镇咳药,有时候咳嗽止住了,但是痰往往会给老人带来危险,故老人应该使用一些祛痰的止咳药,并要多喝水稀释痰液。

5,婴幼儿不宜随意使用止咳药 婴幼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如使用止咳药不当会引起患儿缺氧或出现意外,故婴幼儿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

6,掌握好用药剂量许多人认为中成药副作用小,而且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其实,有的止咳药中含有镇静剂,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不含西药成分的止咳药,也不可过量使用,比如强力枇杷露,大剂量服用可导致痰液排泄不畅,或者有成瘾性。

买药前,搞清楚哪些止咳药剂型更适合自己

1,普通患者 止咳糖浆剂和膏剂可以减弱对黏膜的刺激作用,达到镇咳目的,因而临床上应用得较多。口服液吸收快而全,且剂量准确。

2,急。慢性病患者 止咳药片剂对于急慢性病患者都适用,其剂量准确,服用方便。止咳胶囊剂能覆盖某些药物的怪味,使之更容易服用,且起效比片剂快。

3,长期虚弱或慢性病患者 长期虚弱或慢性病患者宜用止咳丸剂,常用的蜜丸和水丸在胃肠道中吸收慢,作用缓和,效力持久。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选用止咳中成药时,应忌服含蔗糖的糖浆(露)、口服液,膏等剂型,可选用其他替代品种。

5,儿童 止咳;中剂是药汁经浓缩加糖及糊精制成的干燥颗粒,用开水;中泡即可溶解,大多有甜味,儿童较易接受。

上一篇:日行一万步,健康一大步 下一篇:冬食\冬练与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