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时间:2022-09-15 01:54:38

普陀山,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以佛取胜、以海见长”。一个“海天佛国”,几乎说尽普陀山。这里的海并不蔚蓝,但正是这样无边的“苦海”,吸引着芸芸众生到此顶礼膜拜。

作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一个窗口,作为舟山发展海洋旅游的桥头堡、排头兵,身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一直是舟山海洋旅游乃至全国旅游界的金字招牌,也被业界称为“普陀山现象”。据预测,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的普陀山,今年全年接待香游客将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旅游经济收入数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缘何会出现“普陀山现象”?出现“普陀山现象”的秘诀何在?未来,“普陀山现象”能一直延续吗?

日前,舟山市政协副主席、普陀山管委会主任蒋志伟就这些问题,接受了凤凰周刊的专访。

记者:“普陀山现象”并非“空中楼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旅游收入数年以两位数增长,创造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业绩。普陀山是如何做到的?

蒋志伟:我认为,这首先是基于普陀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普陀山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观音道场,其独特的观音文化更具生命力。每年大量的香游客选择到普陀山,大都是希望在静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悟。其实,“静、思、悟”三字也正是观音文化的精髓所在。

当然,普陀山除了是观音道场,其旖旎的自然风光也是吸引游客的旅游因素。一座坐落于海上的佛教圣地,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岛上的“奇石、名木、沙滩、阳光”,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舟山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每年投入1亿元,改善、提升普陀山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提升管理服务,让普陀山进入良性循环,很多香游客来了一次后,还想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N次。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这句话其实也是来自香游客的感受:来之前,是敬畏;来了后,是仰慕;走了后,是回眸,想到了再来,越来越好,越好越来。事实上,普陀山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每年50%左右的“回头客”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记者:从普陀山游客接待量来算,全年日均已超过1.6万人次,最高峰时突破了6万人次,完全趋于饱和状态,对普陀山的生态环境及接待能力是一次严峻挑战和考验。普陀山目前是如何看待经济创收与景区生态保护这对关系的?

蒋志伟:从单日游客量来看,超过6万人次,不仅美誉度下降,安全隐患显现,对生态的承载更是一种考验。按普陀山目前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配置,日均接待承受能力最好在3万人次以内。目前景区“饱和”程度的压力主要还是在码头船渡的运力与景区内的交通运力以及三大寺与其他禅院的冷热对比。

普陀山下步发展主要任务是:转型升级、提升品质,一方面做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工作,另一方面科学优化管理服务,并通过打造个性化景点,对游客进行分流,引导其进入三大寺以外的禅院与景点。如目前我们正在做老庵堂的腾退工作,有意把老庵堂打造成藏经馆、博物馆、宗风馆等个性化的禅修点,让游客到普陀山感觉更好;再有,我们正在山上敷设游步道,推出“禅行”概念游产品,鼓励香游客短距离的以行走为主,这也符合观音文化的内涵。

记者:今年“双节”期间,普陀山因游客过多也暴露出问题。如个别游客反映的高价饮用水、天价冷饮、餐饮价格欺诈等问题。普陀山在这一块上如何看待?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

蒋志伟: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山的商铺、商亭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分期推出“平价”商铺,为游客提供必需的服务;一方面,也在进一步规划,希望通过引进品牌连锁、加大国企市场份额,从根源上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通过市场化、品牌化运作,营造一个诚信、品质的市场环境。当然,“世界佛教圣地、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不是一届管理者可以做好的,需要每一届政府的接力棒传递。同时,作为游客本人也要提高维权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向景区管理部门投诉,一般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记者:普陀山的目标“世界佛教圣地、国际旅游胜地”,在提法上,似乎很矛盾,佛教圣地应该追求一种宁静、追求一种心境;而旅游胜地,考虑更多的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商业气氛相对较浓。作为普陀山的“当家人”,你对此如何理解?

蒋志伟:普陀山首先是个佛教圣地,旅游胜地是为佛教圣地配套服务的。可以这么说,“佛教圣地”是普陀山特立独行的一种文化品质;而“旅游胜地”建设考虑更多的是提升配套服务设施,围绕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前者是核心与灵魂,后者是一种外延和表现形式,把自然景观做得更美,把环境做得更优雅,把细节做得更精致。所以这两个概念,在我看来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其他三座山相比,您认为普陀山的特点是什么?在未来发展上,你们有如何谋划的?

蒋志伟:对于四大佛教名山,有业内人士作过这样的比较:五台山壮阔,峨眉山幽深,九华山朴素,普陀山雅致,我觉得归纳得很到位。进一步发挥普陀山“雅致”的特质,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品质普陀山、生态普陀山、文化普陀山和和谐普陀山的“四山”建设进行突破、创新、提升和完善,为其“雅致”加分。如怎么做好“品质普陀山”建设,首先要加强规划,把基础设施、交通组织、业态布局、建筑风格等种种规划作完善提升,除了规划外,硬件、软件、旅游服务中的众多配套细节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真正达到“品质”这两个字所要做的工作,不是几年内能干好的,我们希望扎扎实实地按着这“四山”建设去做,让普陀山变得更有魅力,更让人留恋。

上一篇:中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试析大模板在短肢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