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探析

时间:2022-09-15 01:03:57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探析

[摘 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俗肌T诓莆窕峒浦谢峒谱荚蚴侵匾导向,而税务会计中税法才是其基础导向,只有在税法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税法的核算原则及标准。虽然税务会计的核算原则及标准和财务会计对比,在公正明确上有所不足,但是税务会计作为税法运用于会计中,相对比财务会计往往具有更强的刚性和硬度。文章就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并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希望能够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

[DOI]10.13939/ki.zgsc.2016.42.09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不断完善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越发突显出其较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联系,但是同样也具有着较大差异,相关管理人员在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实际开展的工作中,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明确区分,从而才能让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促进,让我国会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才能让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1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1 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税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较强,在实施税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重要参照物就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核算与监督纳税人经济活动时需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从而才能让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1]企业经济活动和其财务会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通过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做到有效掌握。税务机构借助于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也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将合理的税务会计编制制定出来。此外,企业还能够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税务会计工作做到有效处理,能够促使其将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直接运用到税务会计工作中,从而也就能够让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能够通过财务报告直接反映出来

通常情况下,财务报告往往能够有效反映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协调状况。由于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制约作用,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税务会计规定。企业通过对自身的负债和资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对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做到有效确定,通过该差异所形成的所得税,能够准确地记录下会计利润与企业所得税之间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2]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中需要对时间性差异做到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长期资产及负债情况得到有效展现,从而才能使两者的协调发展得到保障,促使企业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能够相统一。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2.1 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般都是企业中以货币为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财务会计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与资金变动情况。不管其在纳税事项上是否有所关联或关联程度多少,为了让企业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以及我国的宏观管理需求得到保障,就需要在财务会计中对企业资金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核算,如资金投入、周转以及撤出等。不过,税务会计核算范围和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并不相同,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收入、收益分配以及税收减免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相较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而言,其主要是以受纳税影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类型的资金变动,如税款缴纳、补退以及计算等。

2.2 核算目标不同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通常都是以税法为依据,通过对正确的计税、纳税以及退税等工作的运行,让遵从成本的降低效果得以有效实现。为了能够协助税务使用人员给出更加科学的税务决策,通过给税务会计使用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方法,促使其税收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得到有效实现。[3]而财务会计的主要核算目标则是对企业中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统计,进而将相关的财务报表、利润表等编制出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让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具体实施情况得到有效展现,最终也就能够让合理科学的经济决策得以实现,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计量依据不同

税收制度的形成一般都是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而实现,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则是依赖于权责发生制,其关注的是实际收入、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比例。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必须参照权责发生制,而税法的配比原则不仅要参照权责发生制,而且还要有机结合历史成本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税法通常不会对会计核算实质进行运用,税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来进行,会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不会预测未来费用和损失。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主要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参照基础,未来让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保障,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来进行核算与编制。税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法律法规,是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实施的基础,税法会计在对企业需要缴纳金额数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税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需要运用书面报告的方式,向相关税务部门反馈纳税结果。

3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措施

3.1 将两者之间的政策差异缩小

财务管理制度僵化和过多是我国以往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有着很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企业财务通则》颁布之后,逐渐开始缩小两者之间的政策差异,促使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制度在未来的创新中,还应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协调,让其之间的政策性差异能够得到有效减少,尽可能地单打独斗或互补协调现象的再次出现,从而才能让企业所得税以会计收益在时间上的统一性能够实现和保障。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使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政策性差异得到缩小,虽然能够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但是由于两者在一些方面上的差异性属于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想要短时间消除显然很难实现。例如:政府部门对企业违法支出或经营行为所进行的行政罚款、司法罚金,在财务会计实施的过程中,就能够列支出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等科目。但是从税法的角度上来讲,其规定这种支出不能够使用于抵税,由此也就让税法以税后利用为目的,为国家收取税收收益的性质得到了直接展现。

3.2 让两者的趋同化发展得以实现

由于受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的推动和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正在逐步实现趋同化。从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及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两者之间趋同化发展趋势越发显著。会计制度与税法法规的协调发展推动了两者的趋同化发展,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才是企业所认可的。财政部如果能够参与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能有效推动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趋同化发展。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协调性,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也逐渐开始向趋同化和协调化方向进行发展。此外,我国企业的一系列筹划活动也会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趋同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在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处于稳定状态下,企业所应该缴纳的税额则与税后利润呈现一种反比关系。因此,企业为了能够让滋生的应税负担得到有效减少,就需要借助于税收筹划的手段,让合理的避税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也就能够对我国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渐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会对两者的协调化、趋同化发展造成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想要让企业制度的转换成本和税收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使政府税收征管成本与企业纳税风险得以减少,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联做到合理区分,就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不断完善和构建,从而才能在确保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勇.当代中国税收服务模式变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董盈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3]尤雪英.税会关系模式:国际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D].厦门:厦门大学,2007.

上一篇:提升基建项目审计监督的效能途径探究 下一篇:经历中国驻以大使馆处理的一起空难事件善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