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入课语

时间:2022-09-15 12:08:21

刍议小学语文入课语

摘 要:入课语是指教师在导入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有目的地设计的一些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所运用的语言。通常一个好的入课语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介绍了入课语的几种方式,为帮助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入课语;教学语言

入课语就是导入一篇新课所用的语言。它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和感染力较强的教学语言。笔者在教学第一线从事了2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每每用到自己总结的几种方式导入新课,效果都非常的理想。现总结出来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起商榷。

一、激趣法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采取激趣法,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精力学习。

如,在上《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教师拿出一本有趣的童话书,让学生猜:这是什么书?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老师揭谜底。紧接着教师说:“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最大的书,想知道是什么书吗?想去看看书上都有些什么内容吗?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请同学们来说说。”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期待老师的讲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出来了,上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破题法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概括了全文的故事情节,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采用破题法导入新课,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做到对全篇课文主要内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直接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将”指的是谁?“相”指的又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最后他们为什么又和?他们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说明了什么?教师导入新课以后,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把握课文内容。

三、情境引入法

情境引入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录像、幻灯、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文章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所讲的环境氛围中,使学生情绪上处于亢奋状态,从而激情高昂地去学习。

如,在设计《黄山奇石》的入课语时,教师首先就利用教学录像播放出黄山美景的优美画面:突兀的山峰、美丽的石头、如同仙人居住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把孩子们一下子就带入到黄山优美的环境中,使孩子们一下子都把心思集中到了课堂上。

有时,利用做游戏或讲故事的情境引入,效果会更好。

四、设置悬念法

悬念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笔者就不赘述。

五、直触中心法

教师在讲解一篇新的课文时,直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进行课文的讲解,就是直触中心法。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可以直接找到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爱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抓住这些问题,就做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突出重点、难点也一下子就突破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轻松自如。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入课语对课堂教学是大有帮助的。除以上五种方法外,每位教师还可以根据讲课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随机应变,设计出不同的引入方法,做到以“情”、以“奇”、以“疑”、以“趣”入境。但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引入新课,教师都必须记住:从自己讲课一开始就要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汉市新华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复习怎样实现“温故知新” 下一篇: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