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 渗透心育

时间:2022-09-15 12:07:21

深挖教材 渗透心育

摘 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又会给中学生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生物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以及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美国的心理学家弗兰德森曾说过:心理健康与学习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生物学的教育目的,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了解人在一生之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中随着身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和生理的成熟和完善,人的心理活动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幼稚到成熟,学生会产生很多困惑。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并更好地为学习、生活、工作服务都有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呢?

教材的处理与挖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地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

一、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果,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如在活动“调查两栖动物――青蛙的现状”中,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了解到近年我们周围的青蛙减少了很多,这与青蛙生活相适应的各种因素都有关,同时还了解到植被的减少,动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对人们的实际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活动,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状况大发展的时期,能够正确认识生理现象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生性心理卫生教育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早在1963年,总理就在青年学生万人大会上说过:“要好好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其明白性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使青少年在认识世界之前,首先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心变化有所了解,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基础,任何教育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在以往的教育中,性教育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青少年从正规途径获得的性知识相对较少,所以引发了许多青少年的性困惑、性犯罪,以及婚前、性歧视、同性恋等不健康的社会问题。“人的生殖”和“青春期”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很好时机。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才不至于产生顾虑,陷入迷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之中,从而避免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也使学生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爱。对别人友爱,对世界关注,这本身就是道德品质发展的一种标志。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这是残酷的现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初中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可行的。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多次失败的现象。这时,我耐心与他交流,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同时渗透遇到困难要想方设法地解决,明白坚持就是胜利,不要随意放弃。

另外,利用教材上提到的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如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雄性不育稻株做实验,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成功。袁隆平在失败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不再在稻田里寻找,而是在野外寻找,终于找到了雄性不育稻株。经过努力,使世界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带来了粮食生产的一次“绿色革命”。还有国外的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让学生体验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科学家们为之付出的艰苦劳动,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献身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具有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通过生物课堂教育,我们的初中生真实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承受人生,大胆地挑战人生,引导中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珍爱自我,用生命的力量去承受暂时的挫折。在挫折中汲取力量,用挫折所转化而来的动力战胜挫折。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中国知名的生命教育专家郑晓江教授指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丰富性,从而能够正确地体会生命的可贵,确立生活的正确态度与目的,去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与意义,终将超越生命。”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知道生命是父母赐予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能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责任意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在社会环境的驱使下,一直以来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一切为学生服务,狠抓教学质量,有时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初中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初中生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生命承载的责任。只有让初中生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勇敢地承担生命的责任,乐观地生活,今后他们才会努力地工作,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利用与生物学有关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采取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等相关的活动,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之心,消除其不良心理行为。

总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挖掘,总能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向志家.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初中生物.天津教育出版社.

2.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国人事出版社.

3.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炀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职业学校数控车实训教学效果的提高 下一篇:追问,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