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片二期修复面部皮肤大面积缺损1例报道

时间:2022-09-14 11:57:45

游离皮片二期修复面部皮肤大面积缺损1例报道

关键词:游离皮片;面部;组织缺损;二期修复

中图分类号:R32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1

1 病历资料

患者王某,男,58岁,因车祸伤及颌面部及四肢5小时于2012.1.15入院。当时无明确昏迷史,无逆行性遗忘,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轻微头昏,自诉右面部及左手、左腿疼痛剧烈。查体:T:37.3℃,P:80次/分,R:19次/分,BP:112/76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无异常。颌面部不对称,右面部肿胀明显,右侧颧弓区、颞部、额部、头皮可见面积约10.0cm×6.0cm大小皮肤缺损区,创面污染严重,大量泥沙样异物,创口边缘颜色较暗,肌肉层暴露,并伴有浅层表情肌缺损。右额部可见一长约1.5cm皮肤破裂伤,创缘不齐,深至骨面,左侧外眦部可见一长约1.0cm纵行破裂伤,创缘不整,污染严重。张口轻度受限,咬合关系正常。.辅助检查: 颅脑+胸腹CT: 未见明显异常;左胫腓骨X线片:左腓骨裂纹骨折。血常规:WBC17.1X109/L, NEUT%82.1。初步诊断:1.右颞部外伤性皮肤缺损。2.颌面部挫裂裂伤。3 .左手外伤。4.左腓骨骨折。治疗经过:入院后骨外科及我科急诊联合手术,行左手外伤、小鱼际贯通伤清创缝合;颌面外伤行清创术,以无菌肥皂水及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冲洗患区,去除部分坏死组织,至创面清洁,以油纱覆盖创面,患者右面部皮肤缺损面积较大且污染较重,需二期行植皮术。术后给予抗炎、能量等对症治疗。待情况好转后于2011.1.30行右颞面大面积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术。术区及取皮区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清理右颞部创面,去除表面坏死组织,至受皮区形成新鲜创面。于下腹部取面积约污10.0×6.0cm全厚皮片,将取下皮片覆盖于皮肤缺损区,对位缝合,油纱打包加压包扎。术后常规抗炎。 患者病情稳定,未诉不适。2012.2.15查体:术区油纱包固位牢固无松脱,拆除油纱包,植皮区情况良好,皮瓣红润、柔软、血运良好,给予拆线修整创缘,无菌敷料包扎。于2.24出院。

2 讨论

(1)颌面严重创伤导致的面部皮肤缺损修复治疗,是国内外口腔颌面外科专业重点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修复的方法报道较多[1],如游离皮片、带蒂皮瓣、游离皮瓣、管状皮瓣移植等。虽然采用复合瓣游离移植的疗效可靠,但其需要可靠、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因此在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医院进行推广是比较困难的。

(2)一般说来,有感染的肉芽创面,只能采用表层皮片移植。对于深层组织缺损,多采用皮瓣移植。皮瓣移植时,可封闭或覆盖深部组织或有暴露的创面。在颌面、颈及头皮行局部皮瓣转移时,若供区皮肤不充分,为加大利用皮瓣的组织面积,近年来多主张在皮瓣转移前应用皮肤扩张器置入皮下,利用组织弹性以扩大皮肤的面积,特别适用于额部及头皮作为供瓣时。由于组织的扩张,皮瓣转移后的供区可直接缝合,不必植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继发性畸形,且皮瓣色泽与邻近组织皮肤色泽相同,无差距。但手术周期长,费用比较高。

(3)本病例患者为大面积皮肤并深层组织缺损,创面严重污染。由于患者经济条件,未用邻近皮瓣移植,采用了腹部全厚皮片移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4)皮片移植成活的基本条件是防止皮片感染坏死。为此在术前、术中、术后要求作好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有充分肉芽组织爬行;2)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受植区无炎症,覆盖移植区表面的皮肤和粘膜等软组织必须充足而无明显张力,移植皮片必须与移植面有充分的接触和坚实的固定,严密缝合创口;3)术后预防感染为主,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注意观察皮片色泽。

(5)当然,本病例用游离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部缺损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包括:1)头皮缺损恢复区无毛发生长;2)皮片色泽与邻近组织皮肤色泽有一定差距;3)皮片厚度与缺损区厚度不同,愈合后面部不平整,与实际形状有一定的差异,难以恢复理想的颌面形态,这与恢复颌面外形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6)单纯性皮片游离移植相对于组织瓣移植技术简单、快捷方便、花费相对较低,适合于无条件开展显微外科的基层医院应用。通过游离皮片移植,修复面部缺损区,恢复颌面正常形态,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无排异反应,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453-468.

上一篇:眼睑黑痣手术治疗的体会 下一篇:即刻全口义齿的制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