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9-14 11:53:44

浅议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等三个不同的层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端正目的;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多来,本人本着培养学生兴趣的原则,通过理论上的学习,课堂中大胆的实践,课内外师生及时反馈,同行间频繁交流,获得了少许的收获和体会。敬请诸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不论从事哪一行业,如果具有丰富的历史,就会增进人生的动力和人生的感悟。课堂教学是历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历史,了解昨天,面对今天,迎接明天。为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促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效应。兴趣产生于需要。初中历史教学不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中考的需要,更应从历史的时代功能中发现其存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教学中本人亲切和蔼的体态语言,设身处地的课堂提问,朋友式的交流,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从来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教学目的。面对瞬息万变的新世纪,伴着革故鼎新的课程改革步伐,教师应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努力改变教学理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颖有趣的导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作为教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以教学重难点为引线,通过一个笑话,一个动作,一种社会现象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注意焦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先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视频材料,马上把学生的思维马上带入一个气势磅礴,刀光剑影的三国纷争历史画面中,也为上好本节内容、理解本课教材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制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2.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的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学生的水平相适宜。教师应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如讲中国近代史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由于两概念非常抽象,对学生讲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地引出。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政治的领土、关税、司法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当然,教学时适当增加难度也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它可以增加学识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增进学生探究的兴趣。我十分注意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提问、质疑,并且比赛谁提问的问题有价值。学生们也十分欢迎这一点,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学生的思维也常常在这时候迸发出绚烂的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那些不提问题的同学回答,以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我也不简单否定,而是陈述我的意见,让大家比较、鉴别、判断;对于学生的意见,无则加勉,有则公开纠正,不怕丢面子;也有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在课下查资料或请教同行再给学生一个明确答复,绝不搪塞。

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谐音记忆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歌谣法等方法以变单一枯燥的历史内容为具体生动亲近的语言,从而迅速牢记某一知识点,记得既快又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学生掌握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的五处通商口岸:福州、厦门、上海、宁波、广州,则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弗(福州)宁(宁波)上(上海)”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很快就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给记牢了。在复习课中,采取这种方式也特别有效。如学生在复习掌握清朝前期对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可以这样来记忆“治赖戏班子”把顺治帝和五世达赖联系在一起,康熙帝和五世班禅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培养了兴趣,且能把学生的想象力引入一个广阔新奇的世界从而达到复习的最佳状态。

5.通过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从心理上来分析,学生都有不甘落后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去。如:对那些口才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历史人物的事迹进行演讲。在触史生情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历史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满腔热情的讴歌中华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兴趣培养是古往今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更是当今课程改革中教师理念转变的首要因素。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主要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方法和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延伸到课堂内外。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仍将一如既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自由舞台。本人愿为之奋斗不已!

上一篇:浅谈化学趣味记忆法 下一篇:不让你冷酷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