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牙本质敏感症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14 11:51:37

120例牙本质敏感症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极固宁(A组)、75%氟化钠甘油(B组)和自酸蚀粘接剂(C组)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观察脱敏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中诊断牙本质过敏的120颗牙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用3种脱敏方法治疗1疗程,即刻及3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A组即刻及3个月后脱敏有效率均显著优于B、C组(P

【关键词】 牙齿感觉过敏症;极固宁;75%氟化钠甘油;自酸蚀粘接剂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69-01

牙本质过敏症是由于暴露的牙本质,在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下引起的一过性酸痛症状。其发病迅速,疼痛短暂,且难以忍受。常见治疗方法有药物与材料脱敏法、充填法、激光法等。药物与材料脱敏法因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常用的药物有:氟化钠、氟化氨银、氟钼酸铵、麝香草酚、Gluma脱敏剂、塑化液等;材料有各类树脂粘接剂等。我们选择极固宁、75%氟化钠甘油、自酸蚀粘接剂,对患牙进行脱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7年至2008年来我科就诊的患者64例,患牙120颗,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45岁―72岁,均为后牙面牙本质暴露,无牙髓炎症状,确诊为牙本质过敏症。

1.2材料:极固宁(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含2瓶液体,1液为磷酸钾、碳酸钾、羟苯甲酯钠、去离子水,2液为氯化钙、氯化锶、苯甲酸钠、去离子水;自酸蚀粘接剂(日本可乐丽株式会社)

1.3检查及分级:(1)临床检查:探针探划患牙敏感部位,记录敏感度;用棉卷将患牙与邻牙隔离开,冷气距面5mm垂直吹1S,记录敏感度。重复2次,若2次程度不一致,取程度重的;若对2种刺激反应程度不一致,取反应重者。(2)敏感程度分级:采用石川修二[1]的方法分为4度,3度为刺激可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2度为刺激可诱发明显疼痛,但可忍受;1度为刺激可诱发的疼痛较轻微或有不适感;0度为冷和机械刺激无疼痛。

1.4分组及方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40颗患牙。确定患牙敏感部位,记录敏感程度,清洁、消毒、隔湿、吹干。A组:1液均匀涂于敏感区10S,再用2液均匀涂于敏感区10S,重症者重复2次。B组:小棉球蘸75%氟化钠甘油糊剂,反复涂擦敏感区1min,连续3次,冲洗干净。C组:蘸自酸蚀粘接剂加力摩擦敏感区15S,轻吹,表面显出可见的光亮层,如未显出光亮层,再涂抹10S,吹干。直至表面可见光亮层,光照10S。治疗后即刻及3个月后复诊,再检查患牙敏感程度并记录。

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前后度数差2;有效为治疗前后度数差为1;无效为治疗前后度数差为0;恶化为治疗前后度数差为负数。有效率(%)=(显效+有效)牙数/治疗牙总数×100%。

2结果

3种脱敏方法即刻和3个月后临床疗效见表1。即刻疗效:A组明显优于B、C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3种学说:流体动力学说、神经感受学说和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目前普遍接受的为流体动力学说,认为牙本质过敏症的主要原因是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空气、高渗溶液或温度刺激引起的疼痛是由上述刺激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发生流速变化,机械地搅动牙髓内容物,进而间接兴奋其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引起冲动,产生痛觉[2]。牙本质过敏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牙本质暴露、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有关。治疗原则是设法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小管内液体的流动并降低其通透性,消除痛觉,以达到治愈目的。

氟化钠甘油通过氟离子渗透到牙体硬组织中,与羟磷灰石晶体生成氟磷灰石,沉积在牙本质小管中,减少牙本质小管的直径,减少液压传导,降低敏感度,同时增加牙本质硬度和抗酸性[3]。但沉淀物的形成需要时间,因此需多次使用才能达到疗效;氟化钠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常常不彻底,故远期效果不理想。

自酸蚀粘接剂是通过酸蚀刻,将光滑的釉质表面变成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蜂窝状表面,形成5~50μm深的微孔层,同时使牙本质表层适当脱矿,去除牙本质表面污染层和管塞,牙本质小管开放,胶原蛋白网状结构暴露。低粘度亲水性的树脂渗入微孔、牙本质小管及牙本质间的胶原蛋白网状结构中,聚合后形成树脂突及混合层,使牙本质小管被完全封闭,尽可能好的达到脱敏的效果[4]。牙面酸处理和粘接剂的涂布合二为一,简化临床操作,术中牙面污染的机会也降低,有利树脂突的良好形成,可提高成功率。但通过本次对比试验看,持久性与极固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极固宁的1液和2液分别涂于牙本质表面后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超微结构的无机结晶复合物――钙盐、锶盐和钾盐。脱敏原理是:(1)无机结晶复合物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成一连续沉淀层,并渗透入牙本质小管,深度机械性堵塞牙本质小管;(2)结晶沉淀物中释放钾离子,抑制牙髓神经的再极化。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牙本质横断面被结晶体所封闭,牙本质小管开口消失[5]。同时结晶沉淀物中释放钾离子,可降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再极化及冲动传导,极固宁作为双重作用牙本质脱敏剂,一方面可深度封闭牙本质小管,另一方面可深度封闭牙髓神经纤维的去极化作用,阻止刺激的传导,可使疗效大大提高。本实验中极固宁即刻与3个月有效率高达96.67%和90.00%,与其他2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双重作用使其具有突出的疗效。另外2者只通过1种机制脱敏,效果欠佳,需要复诊多次,反复脱敏,且远期疗效下降明显。本研究提示极固宁脱敏剂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常群,王鑫源,赵信义. TM光固化脱敏涂料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1,10(4):180-183.

[2] 岳松龄.关于牙齿过敏症[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1,1(1):63.

[3] 俞明.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比较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1):8-9.

[4] 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99.

[5] 王红原,陈塑,谢建云,等.新型脱敏剂极固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室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6):519-521.

上一篇: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及处理 下一篇:腹部皮瓣患者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