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呼吸机治疗影响探讨

时间:2022-09-14 10:53:07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呼吸机治疗影响探讨

【摘要】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于肺透明膜病(NRDS)早产儿的治疗结果影响。方法 60例NRDS早产患儿, 随机分成仅采用机械通气的对照组(30例)与在机械统计基础上联合PS治疗的观察组(30例),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 评价PS对于呼吸机治疗NRDS早产患儿的治疗影响。结果 采用PS联合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 经0.5~2.0 h治疗后, 呼吸窘迫情况显著好转, 两组血气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呼吸机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076

NRDS是由缺乏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所产生的PS物质的缺乏所导致的疾病, 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 也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因素[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当今临床中主要采用呼吸机治疗,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 本文以PS对于NRDS早产儿的治疗结果影响作为研究目的, 从近年来于本院NICU病房治疗的NRDS早产患儿中选取60例, 随机分成仅采用机械通气的对照组, 与在机械统计基础上联合PS治疗的观察组, 各30例,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并发症等, 评价PS对于呼吸机治疗NRDS早产患儿的治疗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2月~2014年8月于本院NICU病房治疗的NRDS早产患儿中选取60例, 随机分成仅采用机械通气的对照组(30例)与在机械统计基础上联合PS治疗的观察组(30例), 所有患儿均满足NRDS临床诊断指标。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平均胎龄(31.8±2.2)周, 平均体重(1590±310)g;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 平均胎龄(32.1±2.1)周, 平均体重(1610±320)g,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照治疗, 包括温箱、镇静、抗感染、静脉营养, 常规机械通气, 呼吸机参数初始值:PEEP设置为4~6 cm H2O(1 cm H2O=0.098 kPa), PIP设置为18~22 cm H2O;气体流量为8~10 L/min, 吸气时间0.45~0.6 s, 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 之后根据患儿血气进行调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给予PS进行联合治疗, 剂量为100 mg/kg, 于出生后12 h之内1次给药。给药时患儿仰卧, 先将气管分泌物吸净, 以无菌注射器通过气管导管, 进行缓慢注入, 之后以复苏囊加压通气, 通气时间为1~2 min, 在3~5 min之内注入完成。如果存在明显呼吸阻塞情况, 则进行拍背与气道内引入。

1. 3 观察指标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仅采用机械通气的对照组, 与在机械统计基础上联合PS治疗的观察组, 各30例,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PO2、PCO2、pH值、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评价PS对于呼吸机治疗NRDS早产患儿的治疗影响。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采用PS联合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 经0.5~2.0 h治疗后, 呼吸窘迫情况显著好转, 两组血气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与总吸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此外并发症率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NRDS是因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发的疾病, 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相关研究表明, 机械通气与PS联合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单纯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 将PS物质滴入于患儿气管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提高存活率[2]。该种治疗方式已在近20余年来, 广泛应用于国外的该病临床治疗中, 而我国引进时间较短, 但因其效果显著, 已得到迅速普及[3]。PS是由猪肺中所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是天然药物替代制剂在。因在NRDS的发病早期, 肺泡还没有全部塌陷, 还存留部分氧合功能, 因此在此阶段如果给予足量的PS, 可促进患儿肺泡膨胀, 缓解NRDS[4]。本次研究线束采用PS联合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 经0.5~2 h治疗后, 呼吸窘迫情况显著好转, 三凹征状有所减轻, 肺呼吸音由弱到强, 说明应用PS的近期效果显著。此外两组血气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

综上所述, 采用PS联合机械通气对于NRDS早产患儿的疗效显著, 较单纯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更确切, 缩短病程、治疗时间, 减少患儿家属负担, 降低病死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创, 唐渊, 张晓凤.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当代医学, 2012, 18(28):45-46.

[2] 于翠云.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30):68-69.

[3] Latini G, De Felice C, Presta G, et al. Minimal an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extremely low-birth weight infants. Eur J paediatr, 2011, 162 (4):227-229.

[4] 秦素芳, 蔡家平, 严璃,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12, 18(1):14-16.

[收稿日期:2014-11-20]

上一篇:46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配合... 下一篇:硬脊膜动静脉瘘23例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