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字词更有“ 味”

时间:2022-09-14 09:17:04

【教学片段】(《黄河的主人》识字教学环节)

1.学习第一组词语。

(1)认识艄公。(出示图)

(2)读准词语:艄公、竹篙、羊皮筏子。

(3)了解羊皮筏子。(出示图,请生介绍)

这样的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你也能举起一个来,在滔滔黄河上它就如同一片小小的树叶。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2.学习第二组词语。

(1)初步感受黄河,积累词语。(出示图)

这样的黄河,让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读准第二组词语: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3)理解“惊涛骇浪”。

读读这个词,除了写黄河浪大,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两个字表示惊吓、害怕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

3.学习第三组词语。

(1)面对这样的黄河,你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你此时的心情了,打开课本,快速地圈出来。

(2)理解词意,读出感情。(出示词语: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胆战心惊”中的“战”是什么意思?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到害怕?

②这两个词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还可以通过动作、神态来演绎。(师范读、男女生分读)

黄河让我们望而生畏,那筏子上的乘客呢?

①(出示:谈笑风生)读到这个词,你的心情变得怎样了?请你带着轻松自在的表情读读这个词。

②乘客们之所以谈笑风生,是因为谁在为他们保驾护航?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请你读读文中这句话,具体说说它的意思。(出示句子练说:在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同学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反复诵读,细细品味,的确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办法。

【赏析:从上述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在执教字词的时候并没有只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是进行了有深度的挖掘。老师把字词分成三组,进行多次不同层次的读、悟。每一次读,老师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即所谓的读有所思,从而由思生疑,由思解惑,由思而悟。每一次读,都有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辨析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丰满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对文本产生的共鸣。这样,植根于学生心灵的是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浮于文本之上的文字。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情迷好莱坞 下一篇: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实施单元式主题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