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声乐学习中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时间:2022-09-14 09:07:38

小议声乐学习中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1 引言

唱歌是人类的本能,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常以唱歌表现其本身的生活。唱歌,始终是声乐学习者表达思想、抒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振奋民族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只有保护好嗓子,特别是变声期的用嗓保护,才能长久享受动听嗓音。

2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2.1人在变声期的嗓音特征

人的嗓音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就变成了清翠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是逐渐变得浑厚了;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会开始减退;这些变化都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孩在12—15岁,女孩在11—14岁。根据全国各地的统计数据,变声期开始的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会有一定的差异。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区的变声期开始年龄也都相应提前了。

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变声期前,男女童声嗓音的特征都是音量不大、音色清脆明亮,音域、音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而在变声期中,由于在内分泌激素、尤其是在性激素的影响下,喉部声带急剧增长,也会显著增宽。这时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会形成男性特有的喉结。变声后的男性声带会增长一倍,最宽可达3毫米,音调比变声前低了一个八度;女性声带增长约二分之一,最宽可达2.2毫米,音调比变声前大约会低三度。

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粘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带后半部分闭合不全等现象,声音很不稳定,唱歌尤其感到吃力,发声器官容易疲劳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2.2嗓音的卫生与保健

滥用嗓音是声乐学习的大忌。另外,某些刺激性食物对声带粘膜的影响也较大,它们会使嗓音发干、微血管充血,声带肥厚。在变声期和女性月经期间,还要加强营养,注意起居冷暖和咽喉卫生,不吃燥热性刺激性食物,节制用嗓,以利于嗓音的保护。

声乐初学者在练唱时宜用中等音量,多练自然声区(中声区),待自然声区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展音域。

嗓音的保护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体力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个人的嗓音卫生与保健上有一套完善的方法,他曾精练地概括成以下几点:“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学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嗓音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要注意心理的健康。为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豁达大度、保持愉快的情绪,以利于身心的健康和嗓音的保健。

2.3嗓音保健和练习的几种常用方法

喉部按摩: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喉结两旁上下移动。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

毛巾热敷:把毛巾用热水浸透后拧干敷在颈部(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反复数次。以上保健法可以增进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少咽干、喉痛,以及练唱后喉部不适等。

吹唇练习: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哼鸣练习: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音。

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

吹唇练习、哼鸣练习及气泡音对于声带振动的平衡、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增加声带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均匀呼气的能力。这些练习对于声带闭合不良或闭合过强等嗓音病变,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 结语

清澈嘹亮的嗓音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所以除了进行正确的练习外,还要注意用嗓的合理适度。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适度的体育锻炼,那么唱歌一定会越来越动听悦耳。最后,如果嗓音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以便使最珍贵的乐器得到最科学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邵春良.基本乐理入门一点通.[M]. 蓝天出版社.2001.02

[2]理查德.奥尔德森.嗓音训练手册.[M].中央音乐学院.2009.09

(作者单位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差异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