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差异性教学

时间:2022-05-24 10:35:27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差异性教学

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差异教学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其素质、能力方面的差异,必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社会对差异性的需求。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各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型人才。

(3)差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差异教学是坚持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现代教育观。

2.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认识自己,开发自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3.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1)要确立差异性教学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

(2)要有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应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要有差异性。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

(4)布置作业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并能做到学有所用。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40分钟内完成。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光山县二高)

上一篇:小议声乐学习中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下一篇:浅谈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