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鉴定在收藏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14 08:11:37

论鉴定在收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收藏;鉴定;鉴赏

收藏是古已有之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行,人们将历代古玩、估计、艺术品、生活品等历史遗物和文化遗产,有意识的进行收集和珍藏并代代相传,或集藏八万,或交流交换,逐渐形成问候的文化积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民生的大幅提高,收藏热从星期到兴盛,已由一种休闲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发展成一种高雅时尚的新型产业文化。盛世多收藏,收藏兴文化。收藏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精神文化领域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此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的愉悦和投资上的回报,更成为时下具有高层面文化地域又具有收益性的一项文化产业。

一、收藏的起源与鉴赏的发展

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产生、发展都有它的意识根源发展过程,都经历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发展演变。收藏和收藏文化亦不例外。追溯收藏的历史,早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人热心于收藏,唐宋时期较为风行。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起源于北宋晚期。北宋历代皇帝皆好读书,善书画,喜收藏。尤其是宋徽宗,更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化皇帝”。他特别冲上古代文化艺术,在位的三十年间,广集历代珍玩,泛藏各朝书画。他虽然在历史上是从政失败的“亡国之君”,但在古代艺术史上他却以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和大鉴赏家永载史册。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上层社会的崇古情结和意识大大加强,而他们对古玩的大量需求又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收藏意识的提升。大大促进了收藏文化的繁荣发展。

纵观收藏业的发展历程除了北宋的肇兴外,又经历了清代康乾盛世和清末民初大众收藏的两次大规模的高潮,无不源于以下几个历史原因:一是文化积累越来越丰富,二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三是知事阶层空前壮大,四是多种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五是是长期相对安定的社会局面和在这种局面下形成的追求精神享受的社会意识等等。因此说,收藏文化是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产生,又在人类文明史的不断进步中发展,它既是社会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又是文化进步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当代收藏文化的大发展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千年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度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社会文化多元繁荣的大的时代背景基础上的。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举国上下国富民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事业一排欣欣向荣,全国性的收藏热、收藏投资热开始兴起。当今中国收藏队伍已经达到了七千多万人,收藏门类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所有范畴,收藏观念也从历史上的兴趣爱好的旧观念更新为品评鉴赏、交流投资的新观念、新风尚。

收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动了文物、古玩、艺术品拍卖等行业的崛起和兴盛。目前全国有资质的拍卖行有240多家,每年成交额都在上百亿元以上。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化事业文化最大、发展最快的就是收藏文化和拍卖行业。可以肯定的说,目前我国收藏也的兴盛,拍卖行业的红火,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高潮。这种太平盛世、经济发展带来的古玩收藏也的红花,必然会给我国文化发展历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收藏文化与时俱进、呈现市场化、大众化态势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收藏活动中的鉴定与鉴赏

鉴定和鉴定学是在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经常出现的名词,在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中,鉴定更是文物入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鉴定在文博工作中时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很强的技能,博物馆对文物从收藏到整理、研究、保管、保护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围绕着鉴定进行的,鉴定在博物馆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民间收藏,无论是以收藏、鉴赏为目的,还是以投资、获利为目的,都要从藏品的鉴定、鉴赏开始。对古玩、文物、艺术品的真伪和鉴别、保值增值与否都要做一番研究决断、判定,这一过程就是鉴定的过程。没有鉴定在先,收藏收购、交易买卖、保值增值都无从谈起。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鉴定在收藏中的重要性。

例一:一位珠三角的收藏夹投资上千万元收集古代瓷器一百多件,经文物专家鉴定后,均为仿制品。

例二:沈阳一位买主花了十一万元买到了一个铜香炉,经专家鉴定后才知道是在古玩市场上只值二百元的赝品。

例三:一位新疆收藏者在海口市花四千八百元买下说是古墓出土的钱币和一对瓷瓶,一经鉴定只值五十元。

例四:一位藏家在拍卖行花112.2万元拍下潘天寿的一幅画,后经鉴定却是一副仿真作品。

因此说想搞收藏,特别是古玩旧物的收藏,一定要把好鉴定这一关。赝品是搞收藏、收藏投资的最大风险。所以鉴定真伪,鉴定的能力,其“眼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行话说的“眼力”就是鉴定能力、鉴定水平。鉴定关乎收藏的质量,投资的取向等一系列重大事项,所以说它对每个想入收藏之门,走古玩、艺术品收藏投资之路者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和本领。

三、多实践方能提高鉴定鉴赏能力

对于无论是国有收藏机构还是民间收藏者来说,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它不是靠多看书、多听课、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是要靠长期的接触实物,掌握器物的特征、掌握基础实践知事和长期的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一个考古学、博物馆学硕士或博士入不亲自参加田野考古实际锻炼和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中长期观察、比较实物,绝对成不了鉴定专家。我国当代著名瓷器鉴定大师耿宝昌先生就曾经是背景故宫博物院瓷器库房保管员;我国研究青花瓷器大鉴定家张浦生先生也是南京博物院瓷器库房保管员出身。

掌握鉴定技能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做到三多,即多看、多比较、多学习。

多看—是要多看实物,多看标准器。入瓷器鉴定,一定要多看各时期的器物。多掌握器物的特点,掌握各时期典型器物的典型特征。

多比较—就是多看真品,也多看仿品,从中比较其差别,总结出真与假的各自特征。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多学习—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入瓷器的鉴定方法,通过胎、釉、纹饰、底款、造型等等;书画中,各时期的画风、各大名家的个人风格,纸墨、笔法、印章、题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积累、钻研及长期的实践来进行鉴定的方法,行话叫做“目鉴” —即眼学鉴定。它历练的是“火眼金睛”,是一种品位文化、人文历史、探寻古人只会、艺术成就、美感神韵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碳十四测定和光谱测试等高科技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未必真丧志,鉴赏定会长精神。通过收藏和鉴定、鉴赏,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平台,是我们享受生命的一种方式。更是我们体验古代历史文化,探索千百年华夏文明史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

韩安生,出生年月:1957.4.24,性别:男, 籍贯: 吉林省 吉林 市,现职称:馆员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文物鉴定

上一篇:浅析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的阶段性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