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闭合复合微创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

时间:2022-09-14 07:21:22

[关键词]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高龄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118-01

我院于2004年7月~2005年12月采用经皮闭合复合微创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高龄肱骨近端有明显移位NeerIII和IV型骨折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高龄患者,年龄75~86岁,平均78.9岁。7例患者(男3,女4)采用经皮闭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分别左侧患肢5例,右侧患肢2例,其中NeerⅢ型4例,NeerⅤ型3例。13例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左侧8例,右侧5例,NeerⅢ 型9例,NeerⅣ型4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1.2 手术方法

①经皮闭合复合固定微创治疗组:在全身麻醉下,应用C臂X线机下进行手法牵引复位。达到基本复位后,在患肢内收及外展情况下,在三角肌外缘下经皮穿刺克氏针,避开血管神经区,将克氏针顶于骨皮质,在透视下达到理想点。放置保护管后开始钻入,并在C臂X线机引导下掌握进针方向。若对位不良,可用克氏针或特制拉钩对骨块进行撬拨复位,尤其是旋转位,可采用2.5 mm的3~5枚尖端带螺纹的克氏针固定,视不同骨折类型而定。穿针后,将患肢旋前旋后监视骨折复位情况,调整方向及长度,对大型骨块有时可用螺纹针固定。②切开复位手术组:全身麻醉下于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处切开;分离两肌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两种不同方法后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住院及手术3个月死亡率及肩关节功能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早期全身及肩功能状态评估

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组有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6例患者经12~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6~25周,平均21周,在术后7~9周分阶段拔针,后逐渐加大肩关节活动度。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经12~18个月随访,7例死亡。骨折愈合时间25~47周。根据Conston评分法,按有无疼痛、主动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力量等进行评估,经皮微创固定组:优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77.7%。切开复位组:优2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83.3%。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早期并发症:经皮微创治疗组:电解质紊乱、血肿1例。切开复位组:呼吸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感染1例,心血管疾病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住院时期相关指标

经皮微创组住院时间(7±3) d,手术时间(50±9.6) min。切开内固定组住院时间(16±5) d,手术时间(88±0.3) 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两组死亡率比较

两组住院及出院后3个月死亡率:经皮微创组1/7,切开内固定组7/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5 两组输血情况

经皮微创组1例输红细胞悬液2 U,切开复位组3例输红细胞悬液2 U,2例输组细胞悬液≥3 U,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争取早期理想复位、可靠固定,尽可能保留肱骨头的血液循环。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开手术时,不能使用止血带止血,且肩关节部位韧带肌肉附着多不易显露,在复位过程中有一定的剥离和损伤。本组资料显示,经皮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早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易发生呼吸及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危胁高龄患者的生命。切开复位内固定较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后3个月死亡率明显增高,而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切开复位组明显缩短。待骨痂初步生长后分次拔出克氏针,两种治疗方法在术后功能恢复状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经皮闭合微创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手术安全性上更进一步提高。

采用经皮复位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术前应对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及碎骨块等损伤有充分了解,对移位明显的则需用特别牵引拉勾复位,复位后空心螺钉固定。经皮闭合复位的方法也存在一定风险,应尽量避免在神经血管区域穿针,术者应在操作时注意血管神经的体表位置,以免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

(收稿日期:2007-01-2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47例老年性肺炎诊治体会 下一篇:带状疱疹58例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