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文化的万花筒

时间:2022-09-14 07:19:55

彼岸文化的万花筒

【摘要】 本文以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台湾名品展馆项目的设计过程为例,初步探讨主题体验型商业建筑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体验型商业 步行街区 展示 交流

中图分类号:F72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经济模式正呈现着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向着体验经济的方向延伸的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下,情景体验式消费模式已成为当前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一新型消费模式也推动着体验型商业建筑的发展。美国派恩和吉尔摩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中指出“体验经济的灵魂或主观思想核心是主题体验设计”。因此明确而恰当的主题体验设计,是此类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南京台湾名品展馆为例,分析与探讨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中如何成功实现主题体验设计的手段与方法。

【正文】

南京台湾名品展馆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东至燕山路,南至河西大街,西至乐山路及展览馆西侧地块,北至楠溪江西街,总建筑面积约7.32万平米。根据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与南京市签署的会展合作备忘录,项目计划于2010年8月建成,建成后这里将作为一处台湾文化交流和产品展示的平台,定期举办“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展”活动,内容涵盖百货、家居、餐饮、体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展示与商业服务,是南京与台湾友好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河西新城一处重要的公共配套设施。

因此,本项目以展示台湾文化为明确主题,具有典型的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的特点。围绕这一主题,本项目在设计中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万花筒”式的建筑构思

围绕明确的主题,需要有恰当的切入点,才能使设定的主题顺利展现。这里我们采取了“万花筒”式的设计构思:小巧的万花筒,能在有限的空间,将简单的几何图案,折射出变幻无穷的瑰丽世界;这正符合本项目的设计愿景:在有限的基地范围内,以简洁但富有趣味的建筑形体,浓缩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台湾文化图景。

简洁而富有趣味的几何形体的组合,是本项目最直观的特点。这组建筑群落被划分成10栋两层高的建筑单体,每栋建筑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几何体,建筑立面也通过女儿墙的斜边处理,形成不规则多边形。而在较显要的转角、斜边部位,采用玻璃幕墙或沿街门廊等方式适当强化处理,成为吸引人流与视线的趣味点。每栋几何体,相互转折错落,分布于基地四周,彼此以连廊步道串联成有机整体,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好似万花筒中的每一个碎片,个体形状简单,组合之后,却能相互映衬,实现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空间造型。

这种几何体的构思不仅体现于建筑平、立面,也同样贯穿于建筑第五立面的处理。每栋单体均设置了能采纳自然光的屋顶天窗,天窗形状同样呈多边形几何体,与顶部斜向的女儿墙,共同形成与单体主体量立体穿插的效果,丰富了单体的建筑形体,增强了建筑的趣味性。

业态的多元、综合是本项目的又一显著特点。建筑业态涵盖百货、家居、餐饮、体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这些业态也分别成为每一栋单体的特定主题。齐全的品类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多元化的业态形成了相互协同效应,丰富了人们购物体验与感官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以休闲、娱乐为主、购物为辅的的商业氛围,而这也正是体验型商业所倡导的方向。从项目的建成使用效果来看,其中的餐饮、艺术、文化、科技等方面,融合有更多互动性的活动内容,其生动趣味的体验成为吸引消费人群的重要因素。

缤纷多彩,是“万花筒”的另一个引人之处。这一构思重点体现于本项目的广告标识系统的设计上。我们将每一栋单体分别赋予不同的色彩主题,统一的运用在建筑的外装饰构件、指示标牌、店招广告、装饰小品等多方面,不仅避免了常见的店铺广告杂乱,破坏商业建筑形象的弊端,且强化了人们对于每一栋单体的主题印象。同时对于整个建筑群体,形成一幅色调鲜艳明快、多色彩有机融合的缤纷画面,有效的烘托了项目的商业氛围,也从细节处提示着人们,这里是一处色彩斑斓的台湾文化的“万花筒”,吸引着人们对海峡对岸的世界产生更多的好奇与亲切感。

(二)完善的步行系统。

由于只有在步行状态下,才能够产生有效的消费体验与购物冲动,因此完善的步行系统已成为体验型商业建筑的必要条件。这其中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设计:

首先是人车货流线的合理划分,避免交叉干扰,这是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的前提。本项目采取的是人车分流,车行流线设于周边,内部设步行街区的方式。对外人、车流主要出入口设于基地主干道,货物出入口设于基地次要通道。人、车出入口分开,于建筑群设置停车场地,从而保证建筑群内部形成完整、不受干扰的步行街区。

其次是通过景观、标识等设计加强步行系统的导向性与连续性。从主干道到内部步行街区,通过绿化、小品、指示标牌等景观组织,引导了人流往内部步行街区与广场的聚集。

再就步行街区内部而言,本项目采取了“立体化、多首层”的概念。

项目共10栋单体,分为主次分明的3组组合,通过一个连续的双层步行廊道串联,形成一个连续的立体化流线型空间,在每一个组合中,分别设有的形态各异的步行广场,成为人流聚集和停留的场所。在整个街区步行体系中,配置多处扶梯、电梯、楼梯、天桥等交通空间,不仅有效引导了人流,也使得上下两层商业空间均能有效通达,形成多首层的概念,提升了上层空间的商业价值,从而加强了街区内的商业氛围。

(三)内外结合的展示交流场所

与传统的商业空间以购物为主要行为方式不同,互动性、情景化,是体验式商业建筑的显著特点。如《体验经济》中指出“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环境为布景,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出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那么相应于人的行为模式的变化,如何在提供传统商业购物空间的基础上,营造充分的展示、交流的场所已成为体验式商业建筑的必要条件。露天、开放性的外部空间的价值,因其更具备使消费者能充分参与的吸引力,而在体验型商业项目中日益得到重视。同时,设计成功的主题广场,甚至可能成为体验式商业项目的核心和灵魂。

本项目设计了内外结合、主次分明的两个层次的露天、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由室外步行街区串联的3处室外广场,为主空间,这里可作为各项交流活动、情景演绎的舞台;而每栋单体中部,各设有一处采光中庭,引入自然光,提供了室内展示、活动空间;内与外的不同形态,通过步行系统串联,并结合室外景观、室内装修的细节处理,为使用者提供了形态生动,环境怡人的展示、交流的舞台,共同构成了人们在街区内休闲活动的完整体系。

通过以上对本项目设计思路的总结,恰当的主题设定、完善的步行系统、充分的展示交流场所是我们在本项目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伴随着体验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体验型商业已成为当前商业建筑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建筑的手段,为人们创造印象深刻、值得回忆的体验场所,需要建筑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索。南京台湾名品展馆项目正是我们对这一命题的一次积极实践。

上一篇:DCS控制系统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GPS静态控制测量问题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