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成了公交车

时间:2022-09-14 07:07:46

私家车成了公交车

这个春节,丁浩很忙

丁浩老家在农村,每年春节,回家是件头疼的事,拥挤不说,票也难买。

年底,手头有些余钱的丁浩,寻思着要不干脆买辆车。和老婆陈娟一说,一向勤俭持家的她,当即点头同意。每年挤在春运大军里,她也没少吃苦头。

这年春节一放假,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地开车回了老家。

下了高速,车子绕着山路七弯八拐地终于到达村口。这时,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突然响起,丁浩被吓得急忙刹了车。陈娟摇下车窗一看,原来是公婆特意放的鞭炮。只见公婆被一群邻居簇拥着,满面红光。“还是浩子有出息,都开小轿车啦……”“你们老两口要开始享福了哟……”村民们七嘴八舌,公婆被夸赞得脸都笑成了花儿。

在善良淳朴、乡情浓郁的村子里,孩子考大学、盖新房、怀孩子等,都会放鞭炮,更别提是买私家车这样有面子的大事儿。陈娟早见怪不怪了。但她没想到的是,热情好客、有求必应,是这村里人的一大优点,却也是一大麻烦。因为有了这辆车,公婆竟到处“揽活”,丁浩整个春节都耗在了路上。

“丁浩,你赶紧去接下大姑婆,她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

“浩子啊,你到哪啦?舅公还在家等你待会儿送他回去呢……”

以前回老家,丁浩都会带妻儿去爬山、拍照,今年倒好,他整天忙得不见人影。初七回城的计划也被搁浅,因为姑妈的女儿初八结婚,婆婆发话,丁浩必须留下来帮忙。小两口只好跟单位请了两天假。一辆黑色小轿车,混在货车、三轮车组成的迎亲队伍里,婆家人顿时容光焕发。

陈娟憋了一肚子怨气却不好发作,有车却让年长的亲戚走路不让丁浩去接送的话,她肯定会被亲戚们说三道四。还好终于熬到了回城这天,她顿时松了口气。这年过得,真是比上班都累。

自家的车,没了支配权

可谁知,初九一早,丁浩一家三口正准备开车回城时,家门口突然来了四个提着大包小包的亲戚。陈娟正困惑,丁浩将她拉到里屋,面露难色地说:“娟儿,看来你和儿子得坐长途汽车回去……”

原来,过年这段时间,婆婆碰到在城里务工的亲戚,一高兴就“豪情万丈”地邀请对方到时坐儿子的车回城。丁浩当时还没在意,以为那些亲戚不会当真,可谁知,哎……丁浩心里也烦躁,买车就是为了方便老婆、孩子,这下却成了他人的便利,可他又不得不顾及父母在村里的颜面。

“车子最多能坐五人,拒绝他们当中任何一个都不合适,只有委屈你和儿子了。”丁浩就差跪求陈娟答应了。陈娟要是闹别扭,恐怕得爆发家庭战争。还好,黑着一张脸的陈娟,总算点了头。陈娟想,事已至此,只有再多忍耐一次。

到了车站,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带着儿子的陈娟,总算买到了车票。坐在嘈杂的候车厅里,又冷又饿,陈娟火气蹭一下又上来了。她真想给公婆打电话撒气。可最后,她还是忍住了。想想丁浩体力透支,都还这么忍着,不都是为了让公婆高兴吗?她得为丁浩着想。

其实,丁浩那边也不消停。本来早上四个人刚好,后来姨妈又打来电话,说小儿子想搭便车。丁浩还没来得及解释,婆婆就应承下来,“行,没问题,冬天挤车暖和……”

总不能违反交通规则吧,丁浩最后还是狠心将小表弟送去了车站。就为这事,姨妈后来总在婆婆面前念叨。

回城后,小两口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买个车竟然被这样折腾,自己连点支配权都没有,早知道还不如不买。

私家车变出租车

如果说回老家车子变成公共福利,那一年最多也就一两次。可回到城里,丁浩和陈娟开始陷入到另一种烦恼中。

单位同事一听说丁浩买了车,有3个顺道的立即欢呼雀跃起来。“丁哥你真是我们的大福星啊,以后再也不用挤公交了……不过你放心,我们也不能让你吃亏,到时我们按月给车补……”

这三个人跟丁浩关系都不错,上下班差不多也都在一块儿。挤公交的确很辛苦,平时三个人聊天,总有人会说,等我有车了,一定让你们搭便车。丁浩掂量着,如果现在他上班一个人开着空车却不让他们搭车的话,情面上总有点说不过去,更何况他们都说了给车补,他更不好拒绝了。

丁浩只能每天早起半小时,出发前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让对方在楼下等着。两个月过去后,丁浩吃不消了,每天上下班为了等齐同事,他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仿佛成了他们的专用司机。车补的事儿,因为他假意推托一次后,他们也没再提过。

这事儿已经让小两口苦恼不堪了,偏偏那些损友也不放过他们,个个借起车来跟借点盐似的。“哥们儿,明儿我要去接机,一个十年未见的老同学,借你的车用用呗?别跟我说‘不行’啊!”“娟儿,我明儿搬家,让你们家丁浩明天开车过来帮忙啊!”……

小两到的朋友,大都是“凤凰男、凤凰女”,有的房子都还没买,更别提车了。小两口脸皮薄,每次遇到这种事,都不好意思拒绝。遇上对方请吃饭表达谢意时,小两口甚至还会觉得愧疚。

不过,最大的麻烦,还是来源于风俗浓厚的老家。“浩子,你隔壁家婶婶明天要到城里去看病,你有车,无论怎样,得去接送一下啊!”婆婆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打来电话,敢情她是在老家成立了“办事处”,专门给丁浩接活呢。还好丁浩是做销售的,上班不用打考勤。不过,这边“活计”多了,丁浩的业绩却越来越差,眼看就快养不起这车了。

亲戚、朋友和同事的麻烦事儿,一加到一块儿,丁浩每个月最多能休息一个周末。看着丁浩受罪,陈娟心里也不是滋味。原以为有了车生活会更便捷,一家三口能常出去郊游,现在却是丁浩隔三差五地开着车去方便别人。除了精神压力,还有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每个月除了车的开销,还有房贷、生活费和孩子的教育费用。

不如挑明了说

丁浩匿名注册了一个微博,偶尔在上面吐槽被蹭车的烦恼,没想到引来不少人的共鸣。其中有个叫“明天你好”的网友留言说:“好歹你老婆还善解人意,不乱吃醋。我老婆因为女同事天天蹭车,差点要跟我离婚……”被他这么一说,丁浩更觉得对不起陈娟了。这车一买,作为老婆的她压根没享受到任何福利。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让小两口觉得不能长期这么下去。那天,丁浩车上载着3个同事,中途却不小心遭到追尾。其中戴眼镜的小张,头磕在前座的后背椅上,被撞破的镜片渣子差点伤了眼睛。幸好不严重,否则真要追究起责任,还真不好说。

晚上在律师所工作的妹夫来家里吃饭,一听说这个事就急急地提醒他们,搭顺风车若出了事故,车主得负全责。“即便签了免责协议,也是无效的。你们以后千万得注意,别人情没做成,反倒惹出一身祸来。”

一席话,说得小两口心惊胆战。妹夫一走,两人坐下来反思,这座城市有车族那么多,怎么就他们这样事多?说白了,还是他俩从来不懂拒绝。不拒绝,说好听点是大方;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两人面子薄,再加上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在作怪。

对老家的那些亲戚,表面上是说为了维护父母的面子,其实要是他俩把情况挑明了说,想必父母不会虚荣到让儿子那般辛苦。至于身边的这些亲朋好友,他们总是抱着不好得罪的心态,纵容了有些蹭车族。

第二天,丁浩跟那3个长期蹭车的同事宣布,由于老婆在学车,最近就不开车上班了。如此坚持了一个礼拜,好像大家也相安无事,并未因为没蹭到车而对丁浩有所不满。这事说到底,还是当初自己没处理好,总担心拒绝会直接影响同事关系。

老家那边,丁浩趁国庆节回家,也跟父母说明了烦恼。两个老人听了都很愧疚,与面子和虚荣心相比,儿子自然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Kindle的双重角色 下一篇:数字化转型,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