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教育新模式的分析思考

时间:2022-09-14 06:43:03

对于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教育新模式的分析思考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对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构成初中数学教育新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初中数学教育新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采取因人而异和以人为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兴趣;以人为本;创新

一、加强趣味,激起兴趣

数学是一门学问,是比较深奥的,但并不是说它就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初中数学对学生以后学习复杂的高中数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初中数学做基础,高中数学学习将无从下手。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应该多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感受其中的玄奥之处,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而不是过多的强调数学的理论性,使学生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对数学产生一种惧怕感,导致学生对其的排斥。因此初中的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多培养学生的兴趣。那我们又不禁要问: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学习数学,感觉数学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学校里已经很普遍了,相比较传统的以黑板为基础教具的教学,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能把抽象的具体化,便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再者,信息化也是一种趋势,学生可能很早就接触了电脑、网络等信息多媒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还按原来传统的方法去理解,这样有可能误导了学生,不如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把教学和现代化信息产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从而产生好奇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人而异,以人为本

新课改推广以来,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教了什么,学生才能学到什么,比较局限,因为它是偏重知识传递的一种单向交流形式,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教师所传授的方法,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也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加以纠正和弥补。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得学生自身的能力得以发展,还能让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这种教育新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找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特点并加以分析,从而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风格,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想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就要多和进行交流。和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新模式下的师生关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当教师成为学生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时,一方面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三、开发思维的创造性

现在的21世纪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而创新又代表着第一生产力,所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所以现在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数学是我们一直在学的一门学问,它对我们的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这其中就有创新能力。经历了小学的启蒙阶段,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显得格外重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第一,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数学说理训练,让学生自己分析,提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拟出合理的解题思路,在这之后总结出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解题的规律,把握其中的基本法则,使得学生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第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般标新立异的人更容易产生创造性,但这里的标新立异并不是盲目追求个性,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产生的创造。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围绕课堂上所说的内容进行糅合,这种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完善学习的方法,也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并采取因人而异和以人为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形势下,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学方面也不例外,如何为国家培养出出色的人才,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出适合时代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谢谦云.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下),2011(03) .

2.梁惠乾.浅谈如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1).

3.陈静.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中数学教学的启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下一篇: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