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

时间:2022-09-14 05:31:18

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

【摘要】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写字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把写字教学放在低年级,到了高年级却袖手旁观了,不再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结果造成了许多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握笔方式不正确,写字歪歪斜斜、大大小小,字越写越差的现象。教师应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从学生兴趣入手,加强引导,科学训练,有效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实践,提高中高年级写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字教学兴趣入手科学指导提高效率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因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以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①,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保证,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形成终身学习的基础;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整洁,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一、学生明确要求、养成习惯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更是两次提到“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②,“要养成正确的写字的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③]。由此可见,作为老师应该优化写字指导方法,致力于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特别加强学生握笔、运笔、坐姿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和“三个一”:眼睛距纸面一尺,笔尖离握笔处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在掌握了正确的习字方法后,我们进一步要求实验班学生在写字时还必须做到正确运笔、纸面干净、书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在此基础上,着手探索小学生识字与写字的最佳结合点,做到一练多能,既提高写字水平,又识记了汉字,真正发挥了写字教学的作用,提高识字和写字的效率,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了写字的方法和要求以后,就可以因材施教,培优补差,选择最佳途径,将要求落到实处。

二、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要想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字,首先教师必须习得一手好字。如今,在课题组教师中形成练好“三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的良好风气,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字活动,使每位教师从书法中找到乐趣,并使“三笔字”书写质量不断提高。我校还组织教师基本功竞赛,通过展示、比赛等形式,促使教师书写水平的提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写漂亮字、规范字,就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了。另外,我校还开展写字教学的教研课,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这样,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提高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课题研究的使命促使我不断反思自我、挑战自我。为了能让研究不断深化,我和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密切配合,互相促进,主动学习。平日里,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收看教学录象,研究教学课件,积累课题资料……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随时修正自己的不足,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写字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感觉到:我们正一点点的成长着。

三、确保练字时间、熟能生巧

写字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地下真功夫。字须天天练,才能形成技能,才能熟能生巧。“天天练”也是意志的磨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教学计划中每周仅安排20分钟的写字课,然而真正要练出一手好字,单靠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因此,我们提出“提笔即为练字时”的理念,有时还给他们讲述古人苦练书法的故事,教育学生养成自觉习字的好习惯。在习字课上,还相机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快乐乐学写字。

四、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写字技法演示的指导局限性很大,教师弯腰下蹲在黑板上示范,直观效果不是很明显,结果很难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诸多难题。教师可在投影上边写边讲解,清晰展现各种笔画的起、行、收的运笔技巧,哪儿轻、哪儿重、哪儿快、哪儿慢,一目了然,使学生明白写好字还要注意轻重快慢,这有助于学生对用笔技法掌握,而且缩短理解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对汉字结构的教法,合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清楚④。如教“约”这类左右部件不一的字时,左边要写得窄,右边写得宽。在制作“约”字的过程中,选定位置,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左右移动,上下搭配等不同比较,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这是一种典型的左窄右宽结构的字。

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如在写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通过色彩、动画和音乐等效果,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书法作品,全方位、多视角地引领学生欣赏。教师将不同风格的硬笔书法作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只要用鼠标一点,一幅幅章法不同、风格不一的书法作品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五、 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作为我国的文化精萃,它不仅仅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更能让我们透过他感受到一个人的品质,一种做人的态度。大家熟悉的歌星谢晓东,不是在《中国娃》这首歌中一直唱:“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常言亦道:见字如见人。能写得一手正确、工整、漂亮的好字,必定是经过了一番刻苦、认真的训练,这样的人工作起来也会有耐心、肯吃苦。但是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现在的不少学生已经不再重视钢笔字书写练习了,所以一些学生的字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有的细小得如蚂蚁搬家,一个个挤在一起;有的像被抽去筋骨,东倒西歪,瘫成一片;有的张牙舞爪,似一群刚出笼的螃蟹……

此外,汉字是表意文字,自甲骨文出现至今,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表意文字的一大特征是书法艺术,这一艺术,是如今的电脑所代替不了的。然而,如果写字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就失去了光泽,甚至还有后继无人的危险,这将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现在,新课标在科目安排上为写字教学留下了一席之地,但如何耕种好这块地,使之更好地开花结果,却还是一片空白。翻开学生的习字教材,薄薄数页真的能承载起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书法艺术吗?这很令人担忧。因此,要保持这个历史传统,就应该从小抓起,指导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手势、写字速度、动笔方法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练就扎实的书写功底,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最终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从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上一篇: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问题 下一篇:弘扬民族文化,书香飘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