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陈渲染情更切

时间:2022-09-14 04:57:31

教完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想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也写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文章。为了使习作真实感人,我特地引导学生:在你们的生命旅途中,父母给予你们的关爱一定很多很多,请细细回想,父母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让你体会到他们对你的至爱亲情。

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相互提示,也为了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流畅,我打算采取先说后写的方式进行。十分钟的酝酿后,我指名让几个学生说说父母做的哪件事最令自己感动,也最难忘。因为写作内容都是学生亲历过的,很多学生都乐意回答。我随意点了三名学生,让他们把事件简要讲述。

学生讲述后,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表示自己也有同感。紧接着我把话题一转,说到前两个学生的文章。我说:“你们两位谈的的确是你们亲身感受父母之爱的事,我也相信当时的情景很让你们感动。但是你们在讲述时是否还有流泪的冲动,你们说到的当时流泪之处是否也催人泪下?我们提倡文章要‘以情感人’,那么这种情的触发点在哪里呢?”在勾起学生对这个问题深思时,我借机引导他们反刍朱自清的《背影》。

父亲为儿子到车站对面的月台买橘子,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平凡的小事,但作者笔下父亲的背影却写得很感人,这是为什么呢?见学生不置可否,我进一步引导:“试想,假如这时的父亲是一个年富力强、春风得意的中年汉子,同做一件事――为儿买橘子,能这么打动你吗?回想一下《背影》中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为儿买橘子的?他当时的动作又是怎样的?”学生这时豁然开朗了:文章开头先是交代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和家境衰败这些内容,为整篇作品设置了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出现的。我接着小结:“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要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所以写文章时巧用铺陈渲染既可以使内容更丰厚,又可以使情感更真切感人。”

我又不失时机地举了学生甲的初稿为例,“同是父亲或母亲为儿女送寒衣,假如父亲是西装革履、开着崭新的豪华轿车来的,他所做的事情有这么感人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应该是骑自行车来的。”“自行车是破旧的!”“我觉得应该写步行来的,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写写家里本来很忙,妈妈根本没有空,但她还是大老远赶来了。”

我正陶醉在学生的合理想象中,忽然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您不是一直要求我们说真话抒真情吗?他们这样虚构,不是违背写作原则了吗?”我很快稳住神,用清晰而平稳的语调告诉他:“艺术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我们写作属于文学创作,不需原原本本、滴水不漏地记录生活,而应创造性地再现生活的本质,必要时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润色,目的是使内容更具体感人。”

在学生对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有所顿悟时,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一番修改,试着用上铺陈渲染的手法。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笔了。作文交来,在批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写得既生动又感人。下面是学生甲修改后的文章片段。

一场冬雨初停,北风呼呼地刮着,树梢间不时发出一阵尖利的啸声,怪吓人的。教室的窗户紧关着,但我还是感觉到刺骨的冷。我不由得紧抱双臂,蜷缩成一团。这时守门的叔叔通知我,妈妈给我送衣服来,正在校门口等着。刚出教室门口,一阵利飕的冷风袭来,我一阵哆嗦。

我见到妈妈了,她正搂着个包裹来回跺着脚。看到我来了,她急忙迎上来,关切地问:“娃,冷不?厚衣服带来了,快穿上!”说完,给我递来一件棉衣。我看到妈妈泥黑色的手非常粗糙,还裂开了几道口子。我鼻子陡然一酸,热泪涌上了眼眶。家里农活一大堆,可眼下,妈妈却放下手头的事情步行十几里的山路为我送衣服来。“还愣着干吗,快穿!”妈妈催促道。

我抬眼端详妈妈,她正怜爱地望着我,被寒风吹得蓬乱的头发里夹杂着几根银发,非常扎眼。那双半旧的解放鞋面上溅满了泥点,就连那条并不厚的裤子上也沾上不少。“这是一百块钱,你拿着,必要的时候加点菜,别老省着。”妈妈将一沓钱塞给我。“妈,我这里还有!”我知道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不肯多要妈妈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拿着,听话!认真学习!”妈妈不由分说把钱塞到我口袋,简单地叮嘱我,转身离去。

望着母亲瘦弱的身影渐行渐远,寒风再次撩拨起母亲那夹着银丝的头发。那时的我,潸然泪下……

前后文一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原文只是单纯叙述,显得很平淡;改后的文章由于运用了铺陈渲染的手法,母亲爱子的深情透过纸背流溢出来,让人为之动容。

通过这次写作指导,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潜心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材尤其是名家名篇中的写作技法,对学生授之以渔。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很好地实现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的目标,语文教学才更具实效意义。

上一篇:浅论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知识权相对化”阻碍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