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语法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14 04:45:07

《论衡》语法研究综述

【摘 要】王充的《论衡》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截止目前,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众多,已涵盖到哲学、思想、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诸多方面。作为其它研究的前提,《论衡》语言研究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尤为显著。本文主要对《论衡》语法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迪。

【关键词】《论衡》;语法研究;综述

《论衡》是东汉初年王充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创作宗旨在于“疾虚妄”,所使用的语言口语化程度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东汉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状况,呈现出许多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的特点,是研究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因此,自《论衡》问世以来,其研究者就众多,现如今其研究范围已涉及到哲学、思想、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诸多方面,其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在这些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又以语言的研究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研究其语言的论文有近百篇,此外还有不少专门研究其语言的专著。下面,我们就将其中关于《论衡》语法研究的成果予以综述,以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于《论衡》语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词法研究、词序研究和句法研究等三个方面。

一、词法研究

《论衡》的词法研究涉及面广,成果众多,但研究的重点在副词、代词、动词等方面,而名词、形容词、介词、连词等虽也有涉及,但成果较少,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关于《论衡》副词的研究,研究者众多,成果丰富,既有面的研究,也有点的研究。对《论衡》副词进行全面研究的主要是茅磊闽、牛丽亚和龚波的三篇同名论文《副词研究》。茅磊闽从新兴单音节副词及单音节副词新义、合成复音节副词和带后附词缀的副词三个角度对《论衡》中的副词作了探讨研究;牛丽亚则对《论衡》中的所有副词进行了全貌描写,又重点分析了其中的新兴副词;龚波在对《论衡》中的副词进行句法功能分类同时,还考察了《论衡》中兼类副词的共时状态,初步理清了它们在东汉时期的虚化程度及历时的虚化轨迹。对《论衡》某类副词进行具体研究的主要是张劲秋的《总括范围副词试析》、牛丽亚的《新兴语气副词描写》和《四种语气副词研究》及《语气副词三则》、葛佳才的《中的恰幸副词》和回敬娴的《范围副词研究》。张劲秋分析研究了《论衡》中的16个总括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等;牛丽亚对《论衡》语气副词进行了分类研究,总结出它们的使用特点;葛佳才分析并归纳了恰幸副词在《论衡》中继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回敬娴从分布、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等方面分析研究了《论衡》中的范围副词,同时还将其与《周易》、《诗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范围副词发展到《论衡》时期的变化和特点。

对《论衡》代词的研究也是点面结合。黄孔葵在《中的代词》一文中全面考察了《论衡》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并与先秦的代词作了系统的比较,得出了《论衡》代词的特点;高育花的三篇文章《中的疑问代词》、《中的指示代词》和《中的人称代词》则分别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共时比较与历时比较,探讨了疑问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在《论衡》中继承和发展的情况;杨泽林的《试论中的系词》则主要分析了“是”作为指示代词在《论衡》中的用法。

关于《论衡》动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单音节动词、及物动词和助动词三个方面。黎楠的《动词研究》在《论衡》单音节动词研究方面很有代表性,她将《论衡》中的2209个动词按语义、组合功能和语法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描写和分析了其中用作谓语的那部分动词的特点和用法;然后她又将《论衡》中的27个比类动词进行了分类研究,形成了《中的比类动词的用法分类》一文。尹世英的《及物动词研究》分析了《论衡》中及物动词的结构和来源,并探讨了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赵亚丽的《助动词系统初论》将《论衡》中的助动词按语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穷尽性地统计其数目,比较分析不同类助动词、不同的个体助动词在句法结构、语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同时还将其与《诗经》等先秦文献中的助动词作了比较研究;她的另外三篇文章《中的助动词“可”及相关问题》、《中的意志类助动词》和《中助动词“能”的句法和语义》则分别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描写和分析了《论衡》中助动词“可、欲、肯、愿、能”的语法和语义特点。

相对于《论衡》副词、代词和动词的研究而言,学界对《论衡》形容词、名词、介词和连词的研究则较少。王秀玲在《形容词研究》中对《论衡》中的1097个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研究,并对它们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还对《论衡》中的同义形容词和反义形容词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还举例分析了《论衡》中的形容词活用现象。刘琳莉在《名词研究》中将《论衡》中的5105个名词按意义特点和句法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并总结了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和特点。朱正巧在《介词研究》中对《论衡》中的27个单音节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总结出了《论衡》中的介词的特点。刘春凤在《东汉佛经与介词比较研究》中结合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研究东汉佛经和《论衡》两种共时语料在介词使用上的特点,同时还对东汉时期新兴介词的产生机制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两种语料在介词使用上的差别的原因。邬新花在《东汉佛经与连词比较研究》中对东汉佛经和《论衡》两种共时语料中的连词作了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结合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两种语料在连词使用上的特点。

二、词序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据考察专门研究的只有萧红的《的词序》一篇,文章从疑问代词宾语位置的变化、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位置的变化、介词结构位置的变化、数量词组位置的变化等方面考察了《论衡》的词序,并与《史记》、《世说新语》等书的词序进行了比较,指出《论衡》的词序变化的特点;另外,前面我们提到的《从字序看反义相成词的构成》也涉及到词序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在研究范围、研究深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三、句法研究

它主要集中在对《论衡》中的句式和特殊结构的研究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研究。

在句式研究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疑问句。曹小云的《疑问句式研究》对《论衡》中的选择问、反复问和设问这三种句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先秦两汉的疑问句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冯凌宇的《中的特指式反问句》、《中的平列式选择问句》和《中的特指式询问句》三篇文章分别就《论衡》指式反问句、平列式反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许刚亮的《疑问句研究》则对《论衡》中的询问句、设问句、反问句这三种疑问句的使用情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东汉时期的疑问句系统。

此外,高元石的《中的是字句》在穷尽性地统计《论衡》中“是”字的基础上对其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吴泽顺的《“VOOP”句式初探》对《论衡》中的“VOOP”句式进行了分类研究;曹小云的《被动句式研究》将《论衡》中的163例被动句按标志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并分别将其与先秦两汉等作了比较研究;张劲秋的《双宾语句浅论》将《论衡》中的双宾语句分为“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和“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两类,并对其作了比较研究;黎平的《假设复句的假设关系》将《论衡》中有形式标志的假设复句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分别对其进行了举例分析;常海星的《“尤、最”字比较句的话语链特点》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在特殊结构的研究方面,对《论衡》中述宾短语研究的成果较多,且主要是尹世英的一系列文章。《述宾短语的语法功能》对《论衡》中述宾短语的语法功能作了分析研究;《述宾短语的结构形式》分析并探讨了《论衡》述宾短语的不同结构形式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从述宾结构看四言格式对其句法的规约》研究分析了《论衡》述宾短语在音节上呈现出的四言结构的特点,并总结出了《论衡》为满足四言格式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试论语境对述宾短语的影响》从主语对述宾短语语义关系的影响、述语对述宾短语语义关系的影响、“述+得”结构和“述+杀”结构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语境对《论衡》述宾短语的影响;《述宾短语之述语和宾语词性配合研究》从述语和宾语的词性配合方面对《论衡》中的述宾短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述+杀+宾”之研究》穷尽性地分析研究了《论衡》中的“述+杀+宾”短语,认为对其进行词性结构的判断需要参照其出现的语境。

对《论衡》句法进行总结性研究的成果较少,据考察只有包亚男的《句法研究》一篇,文章穷尽性地描写了《论衡》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和词序的典型句,并将其分别与上古和和中古的相关用法进行了历时比较。

由此可见,在《论衡》句法的研究上,古汉语的主要句式如疑问句、被动句、双宾句等都已有所涉及,而且有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如疑问句的研究。但是,有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只是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缺乏更深层次的规律性探讨;有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如特殊结构的研究,成果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者在对《论衡》进行语言研究的时候都采用了比较研究,或是本书内部不同章节的比较,或是同一时期不同专著的共时比较,或是不同时期不同专著的历时比较。这方面的成果较多,吴庆峰的《虚词与虚词之比较研究》则是对《论衡》和《史记》中的虚词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发现了《论衡》在虚词使用上的变化,并讨论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另外,前面我们提到的《东汉佛经与介词比较研究》、《东汉佛经与连词比较研究》等文章也都用到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论衡》语法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学者对《论衡》语法的研究是多方位的,成果也是显著的,并且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超越前人的地方。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论衡》的语言价值也会更加全面地被发掘出来,从而使《论衡》的研究体系日臻完善,为以后学者进行同类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上一篇:浅析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 下一篇:杂合:翻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