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t病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14 04:37:00

斑点叉尾t病害防治技术

摘要 总结了斑点叉尾t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鱼塘清整与消毒、种苗消毒、水质调节、日常管理以及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以为斑点叉尾t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斑点叉尾t;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01-01

斑点叉尾t又名沟鲶,属鲶形目t科,原产于美洲。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能力强、肉味美、出肉率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成为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舒城县依托良好的水域条件,大力发展t鱼养殖,经加工的t鱼产品出口美国、欧盟等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t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安全。笔者结合近几年舒城t鱼养殖经验,总结了t鱼病害防治技术。

1 鱼塘清整与消毒

冬季成鱼捕捞后,将池水放干,对池塘进行清整,清理池底多余的淤泥,一般留10 cm左右的厚度即可,将池底充分曝晒。在放养种苗前15 d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可有效地消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1]。

2 种苗消毒

在鱼种入塘前严格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5 min或用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 min。在鱼种下塘15 d后,用1.0~1.5 mg/L漂白粉泼洒1次。

3 水质调节

每20 d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池水消毒和改良水质。同时,应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使用水质净化剂改良水质,饲料中定期添加多种维生素,保持养殖水体的“肥、活、绿、爽”,预防鱼病发生。

4 加强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质、水色和鱼的活动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埋入土中。渔具要浸泡消毒,可用2%~4%食盐水浸泡5 min,或用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 min。在4―9月疫病高发季节,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用漂白粉对水泼洒,每月2次,预防鱼病发生[2]。

5 常见t鱼疾病防治

5.1 t鱼病毒病

引起t鱼病毒病的病原为t疱病毒I型,通称斑点叉尾t病毒,发病季节主要是水温在20 ℃以上的夏季。主要症状: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大,腹水增多、淡黄色,鳃丝苍白或淋血,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病鱼常驻垂直悬于水中或打转。解剖检查,肌肉、肝、肾、脾等组织出血,脾脏通常肿大变黑,肠灰白无食等病理状态[3]。

防治方法:①用0.1 mg/L强氯精全池泼洒1~2次;②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板蓝根和“三黄粉”1 kg,同时每天用病毒灵100 mg/kg・体重制药饵,连续投喂5~7 d。

5.2 t鱼肠道败血病

该病的病原为爱德华氏菌,主要在春、秋季高发,发病适温22~28 ℃。主要症状:慢性感染,最显著现象是位于两眼之间的头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 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深入到肌肉。在10~15 d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息气味。

防治方法:①定期消毒水体环境,用0.2~0.3 mg/L二氧化氯或1 mg/L PV碘液全池泼洒;②在每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和五倍子、大青叶1 kg,连续用药5~7 d。

5.3 t鱼柱形菌病

引起该病的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水温高于20 ℃时最易流行。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头部、体表稍有充血溃烂,病情严重时,病灶部位皮肤完全烂掉,露出肌肉。被感染的t鱼鳃常发褐坏死而扩展至基部烂鳃,病鱼可因败血病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0.2~0.3 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 d;②用苦参、大黄、穿心莲、大青叶拌饵内服,每吨饲料加入0.8 kg,连用5~7 d。

5.4 t鱼肝胆综合症

主要症状:病鱼肝脏发白、粉红、土黄色、黄褐色、紫黑色、花色等。肝脏萎缩,或网状,或肿大,或腐烂成小块状。脾脏发褐,胆变大,或外披银膜,胆汁变黑,或变红,胆囊萎缩。

防治方法:①合理配制高颗粒饲料,力求营养平衡;②提高饲料中VC、VE和氯化胆碱含量;③发病期间可内服中草药,每吨饲料中加入龙胆、柴胡、甘草粉、茵陈等0.5 kg,连喂7~10 d。

5.5 t鱼小瓜虫病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流行时间主要在春、秋季,流行水温一般在15~20 ℃。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100 g以下的苗种感染率极高,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部死亡。鱼体寄生大量小瓜虫时会引起鱼类的极度不安,鱼体易擦伤而继发引起皮肤溃烂。因此,小瓜虫病常与溃疡病并发。

主要症状:病鱼体质差,反应迟钝,游动缓慢,鱼体消瘦,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还有许多小白点。病鱼皮肤、鳍条上

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部分病鱼眼角膜已变白,经镜镜检可见小瓜虫幼体或成体,寄生严重的鱼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灰白色的膜。病情严重的鱼鳃丝发白,且溃烂,黏液多,镜检鳃丝上附着大量硅藻。解剖观察,肠道内常充满透明液体或黄色黏液,肠管透明无食等病理状态[4]。

防治方法:①鱼种驯化摄食时,营养一定要充足,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32%~35%;②用0.4 mg/L二溴海因进行全塘泼洒,并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和VC;③采用中草药治疗,用辣椒和生姜按2∶1比例煮水泼洒,采用干辣椒15 kg/hm2、生姜7 500 g/hm2煎煮成300 kg/hm2汁水泼洒,连续3 d,视病情确定用药量;④鱼病控制后,用生物制剂全塘泼洒。

6 参考文献

[1] 王硕文.斑点叉尾t常见病害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18,321.

[2] 廖城珍.斑点叉尾t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模式[J].科学养鱼,2011(12):31.

[3] 黄利.斑点叉尾t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11(20):65-66.

[4] 刘晓敏.斑点叉尾t病害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0(5):47.

上一篇:如何在制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下一篇:一位油漆工的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