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基础设施“蛋糕”召唤民资

时间:2022-09-14 04:01:56

万亿基础设施“蛋糕”召唤民资

以中央政府名义,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实施下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

9月1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

这个字数并不多的文件最为令人关注的内容,则是“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份具有标志性文件的下发,透露着出浓郁的改革味道,也为民资进入城市基础领域铺平了道路。

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现任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透露说,这是落实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工商联第三方汇报后的具体行动,而意见的出台对民营企业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累赘还是蛋糕?

“政府的负担太重了,为了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是到处融资借款,发行的公司债券也是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起城市基础建设,苏南地区某国有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一位负责人似乎充满很多无奈:“公司每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融资,然后再将筹到的资金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

据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建的主体,国有投资公司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几乎没有什么盈利,特别是一些路桥、管道等公益性很强的项目,政府或国有投资不去做,根本没人愿意做。”

上述苏南某地,只是全国城市基础建设现状的一个缩影。在很多地方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看来,没有收益或者收益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城市发展必须首先要做的,同时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负担。基础设施是财政“累赘”,除了政府去投资,民间资金不想参与似乎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然而,对于很多民资来说,基础设施不完全是 “累赘”,也可能是蛋糕。

“这里边的内容很多,单纯的投建基础设施当然没有太多利润,但事实上很多公共设施项目都搭配了不少盈利性的项目,最简单的建设一座桥,一般都会批准一个收费站,这是规则。很多领域都这样,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进去,但是比较难。”一家位于山东省、并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千讯咨询高级研究员雷红生则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过去基建投资,民间资本和国有投资机构处于不对等地位,政府在准入制度、扶持政策、权益保障等方面限制了民营资本的进入。尽管这类投资利润率不高,但投资稳定,民间资本是十分有兴趣进入的。”

吸引民资先打破“玻璃门”

蛋糕还是累赘之争,事实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推动城市基础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更是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最好一剂良药。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由于近段时间,无论从国际的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所以,此次《意见》的出台,政府目的很明确--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一直以来,因为国内特有的环境,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对经济的推动很大。而自从新政府上来之后,总理一直强调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之前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多、更好。而据我了解,大的城镇化规划也即将出台。” 尹振涛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应该注意到,这个文件其实数字并不多,它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其他配套性的政策措施和细则年内也将陆续的出台。

“我想它的意义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其目的主要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进来,这一方面显示了新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心,二是为了继续推进和延续鼓励民间资本更大程度地参与各个层面的经济建设当中。” 尹振涛告诉记者,不过最现实的问题则是要打破“玻璃门”现象。

“比如很多政策很多领域一直在鼓励民资参与,为什么参与不进来呢,就是因为存在玻璃门现象。” 尹振涛告诉告诉记者:“我们去大的企业去调研,企业家跟我们说,他们最不愿意参与的就是政府项目,为什么?风险很大,所谓的风险就是政策波动太大。只有打破了玻璃门现象,才能打消民资的顾虑。”

“政府搭台,民资唱戏”

指导《意见》下发了,配套的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一直被地方政府称为“累赘”的领域,如今似乎变成了蕴含万亿规模的大蛋糕。但,这块看似诱人的大蛋糕到底能不能对民资形成诱惑,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在基础建设领域,国资一直在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很多国资来说,基建领域曾经是累赘,希望民资走进来,却没人愿意参与。如今,累赘成为了蛋糕,民资有了政策的护驾,可以大摇大摆并理直气壮地的参与进来,会不会引发反应?此时,政府该做什么,企业又该怎么做,显然这将决定这一国家层面规划的具体实施。

在雷红生看来,地方政府负债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的背景下,利用社会上大量的民间资本,引导这些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既可以缓解自身财力不足,也可以为民间资本找到正规投资渠道。

“不过,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首先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其次是政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最后是政府发挥加强监管,强化服务的角色。” 雷红生告诉记者。

而尹振涛则认为,民资胆要大,不要担心,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的投资主体都是国资企业,这对竞争意识较强的民资来说其实是好现象。“很多民营企业从来不担心竞争,他们需要的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因为国企本身竞争力就比较差。所以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随着民资的参与,地方政府就慢慢发现,民资远比国资更好用,为什么?省心效率更高,逐渐的,民资就会将国资替代。” 尹振涛说:“我前几天还去日本考察,日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是有大的财团和私人机构在投资建设,但日本有着一整套相对规范与合理的保障制度,比如在税收与政策方面。”

雷红生持有同样的观点:“政府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打算进入基建领域的民营资本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而在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方面和国有投资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否则也会打击民间资本进入的热情。”

而保育钧认为,民间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要抱团联合,不能单打独斗,因单个资本实力有限,需要整合,至少在具体项目上要组建股份制的公司。“进入的民资要与政府及其属下国企处好关系,依法依规签订责权利十分清晰的合同,大家按合约办事,更要与与国企真诚的合作,不能互相掣肘,亲兄弟明算帐,才能和谐相处各得其所。”保育钧如是说。

雷红生则建议,对于准备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民间资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该领域垄断是否严重,比如道路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这些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利于民间资本发展;二是退出机制是否完善;三是自身实力水平,不可盲目进入壁垒高的领域。

上一篇: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金融危机的互为关系 下一篇: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