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奶奶”楼小英:为35名弃婴“捡”出一片天

时间:2022-09-14 04:01:11

“拾荒奶奶”楼小英:为35名弃婴“捡”出一片天

浙江金华一对拾荒夫妻,从70年代开始收养弃婴。丈夫去世后,妻子独自支撑起了“弃儿满院”的特殊家庭,并将善举延续了下去。40多年间,她共收养35个孩子,甚至在八旬高龄时,还从垃圾箱里捡回一名早产婴儿。当看到她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的那辆木轮童车时,有人感叹:“人类所有的道德都装在这里面!”2012年7月,86岁的“拾荒奶奶”因被查出尿毒症而无钱救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老人能在爱心人士帮助下渡过此劫吗?她曾用那双干枯而瘦小的手,“捡”出了怎样的大爱人生?

苦难夫妻上善若水

破凉亭成了弃婴温暖的家

16岁那年,张洪斌从家乡浙江仙居来到金华市,在建筑公司做工。1954年,他因看不惯当时一个工长的劣行,与之大吵一架,丢掉了饭碗。此后,张洪斌来到金华安地镇的采石场,靠给别人打石柱、石门槛糊口。

艰难的1958年,在金华乡下开旧货店的楼小英成了寡妇,后来流浪到安地。那天,43岁的张洪斌正在一个小饭馆吃面,看到流楼小英向人乞食而遭拒,他的心狠狠地痛了一下,当即把自己那碗正要吃的菜面,“哗啦”一下倒在了小英手中的空碗里,一声叹息走出了饭馆。

之后,楼小英一直没有忘却这位善良的单身汉,当张洪斌后来连石匠也当不成时,40岁的她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和“恩人”领了结婚证。没有婚房,两人住进了金华市兰溪古道上一个破旧的凉亭,当地人称之为“五里亭”。张洪斌和楼小英以油毛毡当墙,破竹编做门,在荒郊野外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爱巢。两年后,儿子张福田的呱呱坠地,为这对苦难夫妻平添了许多欢乐。

时间一晃到了1972年,此时张洪斌夫妇已经有了一双10多岁的儿女。当年腊月的一个清晨,尽管天上下着大雨,张洪斌还是迎着寒风早早出门了,他要靠捡破烂养活一家老小。当走到金华火车站票房外时,他忽然被一声声尖厉而沙哑的婴儿哭声吸引住了。只见一个个、一群群人拥了过去,默默地端详着那个被人遗弃在票房门口的女婴,又默默地走开了……“总不能眼看着让孩子冻死吧!”张洪斌毫不犹豫地伸出那双又黑又粗糙的捡破烂的手,抱起了凄风苦雨中的“孤儿”。他解开自己的衣扣,把襁褓中的女婴揣在怀里就往家赶。

当楼小英从丈夫手中接过可爱的女婴,孩子竟冲她笑了。“可怜的孩子,看来咱娘儿俩有缘啊!”楼小英对这个捡来的女儿爱不释手,并为她取名叫张美仙。几年后,养女晶晶来了,接着是菊菊来了。

晶晶来的那天,正逢那百货公司橱窗玻璃上抹着一层厚霜。冰冷的台阶上,北风起劲地吹着。小生命此时已经泣不成声了。望着橱窗里的钟,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雪越来越大了。要是以往,他早就去抱这孩子了。然而,捡破烂的艰难和饥肠辘辘的肚子,告诉他已没有力量救这孩子。

天阴沉,地结霜,天地两茫茫。张洪斌再也忍不住了,扔下背篓,掀开大衣,抱起了台阶上那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为纪念这个雪天,老汉给孩子取名“晶晶”。菊菊来了以后,楼小英就有了更多无数个热闹的夜晚,晶晶哭,菊菊闹,拉屎撒尿,上床下床,破棉被冷了又热、热了又冷……

抱回家一周后,晶晶病了,高烧不退,脸上生出一个个恶疮。楼小英心急如焚,生活贫穷,生不起病啊。“洪斌,把那买油的10元钱给我吧,晶晶治病要紧。”老汉拿出那张捏得皱巴巴的“大团结”递给老伴。美仙背着晶晶,跟妈妈向不远的人民医院走去。打了8针青霉素,晶晶的病神奇地好了。

打那后,张老汉常思忖:五里亭缺水,只靠一口臭水塘用水,加上吃了拾来的死鸽肉,难怪要生恶疮。夜晚,他说起要挖口井,正在喂猪的老伴也赞成。美仙说“爸、妈,我帮你们干活!”晶晶、菊菊捋起小胳膊也说:“我搬石头,我搬泥土。”

挖了8天,井水顺着张洪斌的指尖溢了出来。“出水啦,我家的井出水啦!”长得像天仙般的晶晶拍着小手,喊着叫着,仿佛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那小脸边两只塑料耳环,不停地在日光下闪着辉光……楼小英也笑,笑出了泪花。

一个并没有多少血缘维系、住在城市角落的大家庭,就这样在艰难中带着欢笑,掺着泪水顽强前行!

丈夫离世老妻接力

垃圾堆里“捡”出传奇大爱

1983年,这对善良夫妻又从大街上捡回了两个女弃婴,并为她们取名方方、圆圆。为了抚养这些弃婴,张洪斌的亲生儿女却经常食不果腹。

一次,亲生儿子张福田因为抢了妹妹美仙一小口饼吃,被张洪斌搧了个耳光。这一幕正巧被路过的邻居看到,大家纷纷说他们两口子太“憨”了,对捡来的孩子比对亲生儿女都亲!自己饭都吃不饱却还要收养孩子,众人都笑张洪斌夫妻俩傻,背后喊他们“呆子”。每当受到质疑和嘲笑,楼小英总会朴实地回答:“我们连破烂都捡,何况是人呢?”后来,人们渐渐读懂了这对拾荒夫妇,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却拥有金子般的心啊!

1987年,18岁的张福田跟着一个木匠学起了手艺。作为大哥,他想掌握一门技艺赚大钱,让妹妹们每天都吃上肉!为减轻家庭负担,刚满16岁的美仙也在砖瓦厂找了一份成年男人干的活儿。她以柔弱的身躯,拉着几百斤重的土坯车往砖窑里运,每天顶着烈日工作12个小时。

才干了几天,楼小英就发现美仙稚嫩的肩膀,已经被板车上的拉绳磨掉了一层皮。她心疼得直掉眼泪,劝女儿换一份轻松的活儿。美仙却说:“没事的妈妈,得动,工友王叔说拉上一段时间,等肩膀磨出老茧就不疼了。如果不是你和爸爸把我捡回家抚养,我早被饿死了,现在我长大了,不想让你们太劳累!”孩子的懂事,令楼小英和丈夫热泪盈眶。

父母和大哥大姐都外出打工了,晶晶和菊菊作为姐姐,就负责在家带着妹妹们,还帮着家里放羊、喂猪。7岁应该是上小学的年龄了,但凭楼小英的家庭状况,养活这些孩子都成问题,哪里还拿得出晶晶和菊菊的学费啊。无奈,楼小英就为晶晶和菊菊买来学习用品,求别人教她们写字。

尽管家里一贫如洗,张洪斌夫妻俩对孩子们却是照顾有加。每天起床后,楼小英总会给女儿们认真梳头、辫辫子,把她们收拾得干净利索。时不时地,她还会用自己从垃圾堆里“刨”出的血汗钱,为孩子们买漂亮的发夹、耳环、糖果等小礼物。

听说了这对夫妇的善良,有人便将弃婴扔在楼小英家门口。家里孩子最多时有10多个,楼小英和丈夫不分昼夜,悉心照料,孩子们一个带一个,从不吵架,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就像亲生姐妹一般形影相随。旧箩筐代替摇篮,田间地头代替乐园,孩子们在五里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1988年经《金华日报》报道后,楼小英夫妇的故事开始在当地流传。一天,三位城市女性走进了不见日光的五里亭。只见8岁的晶晶、菊菊,正摇着柳筐里哭闹着的方方和圆圆。两个婴儿裹着破棉絮,一瓶奶水倒悬筐上……三位年轻妈妈纷纷落泪。她们在这里呆了很久,临走还留下奶粉、白糖和一大捆旧衣裤。此后,五里亭又迎来了许多好心人。

1994年,因建造金华火车西站,五里亭被拆除,楼小英一家告别厮守30多年的破凉亭,搬进了在东关新建的四间红砖瓦房。虽然在周围五层小楼的遮掩下,这所平房显得相当“丑小鸭”,可楼小英已是万分满意。不料,搬入新房的第二年,74岁的张洪斌却突然因病逝世。走出巨大的悲伤,楼小英决定将这个特殊家庭的重担一人挑起。

两个木轮子、几块木板组装起来就是小板车。拾荒妈妈楼小英拉着孩子们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碾着风尘,碾着夕阳的余晖边走边唱:“小车卡兹卡兹响,我家的孩子在成长……”。

著名画家朱介堂来五里亭看望孩子们时,曾指着楼小英精心制作的那辆木板“童车”说:“人类所有的道德都装在这里面!”

80岁高龄行善不止

“拾荒奶奶”情动中国

此后的近20年间,楼小英不仅靠捡废品把家中的7个孩子抚养成人,还先后拾起了30条幼小的生命。

2006年11月,已经八旬高龄的楼奶奶,再次从垃圾箱里捡回一个生命垂危的弃婴,并给他取名麒麟。小麒麟是在一个鞋盒里被发现的,刚把他抱到手里时,楼小英吓了一跳,“2斤7两重的身子,比啤酒瓶长了没多少,脑袋和一只大橘子差不多,半边脸是黑的,脐带都没剪。”

捡回家的当晚,楼奶奶家的灯光没有熄过,她和亲生儿子张福田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麒麟。但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第二天一早,张福田抱着他赶到了医院。“早产,只有7个半月,还发烧,你这个当爸的怎么弄的?”不知原委的医生数落着张福田。事实上张福田38岁了,一直单身。

“医生,你看能不能活?”“嗯……活是能活,就是需要扔钱下去。”张福田咬了咬牙,蹦出一个字来“好!”

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家里那点微薄的积蓄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张福田那部心爱的手机,也被他卖给了一个收废品的人,换来的150元钱,马上就送进医院成为了孩子的药费。楼小英则借遍亲邻,为“孙子”筹钱治病,但借到钱根本不够用。后来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小麒麟才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2009年,幼儿园园长范燕青听说小麒麟没钱上学,就决定免掉他的学费。但福田没过多久就把打零工赚来的1700元悄悄打入了幼儿园的银行账号。范燕青说:“从不拿贫穷去索求,这是这一家人最打动我的品质。”

2012年7月,操劳一生的楼奶奶被查出已是尿毒症中晚期,并伴心功能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一时间,所有儿女和外孙都闻讯赶回来,围在老人身边。看到86岁的老娘无力地陷在床里,儿女们纷纷落泪。

小麒麟已经7岁,长得很帅气,他懂事地趴在奶奶的病榻前,隔一会儿就关切地问老人:“奶奶你渴吗?”“饿不饿?”“感觉好点了吗?”儿孙们的悉心照顾,以及不少社会爱心人士前来慰问,给病痛中的老人带来了莫大的慰藉。但同时,高额的治疗费用也让这个原本拮据的特殊家庭,面临更加困窘的境地。

老人的事迹经热心人到微博上后,一周内转发量达到3万,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接着,不断有人送来善款。相关部门也完成了楼奶奶的心愿,为小麒麟解决了户口问题。这意味着,他可以和同龄孩子一样开始小学生活了!

今年8月,热心网友们纷纷给麒麟寄来各种学习用品。广州网友“penny绮年华”还托杭州的朋友,专程赶到金华给孩子送了开学礼物,并和另外两位网友捐了11510元爱心款。爱心人士的善举,令躺在病床上的楼奶奶心情大好,总是情不自禁地微笑。现在,老人每周须做三次血液透析治疗,病情暂时已经得到控制。

这位瘦弱的拾荒老人用她一生的奉献,留住了人间的善与爱,在艰辛苦难中擎起了不倒的自尊,并以她那瘦小的胸膛,焐热了35名弃婴的心,给他们撑起了一个温暖家园。如今,守护在老人身边的孩子们表示,他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白发“亲娘”留在人间,颐养天年。在此,真诚祝愿“拾荒奶奶”健康长寿!

上一篇:春季养生要注意“生”字 下一篇:“失独老人政府养”的善意需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