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探讨

时间:2022-09-14 02:26:21

关于内蒙古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探讨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三十多年以观光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已经进入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的时代,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201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8337”发展战略,即“8个发展定位、3个着力、3个更加注重、7项重点工作”。其中8个发展定位中对于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个定位既适应了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也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基础,尤其是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为内蒙古旅游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整体质量指明了着力点。

一、内蒙古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市场发展背景与趋势

(一)休闲度假旅游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休闲度假作为旅游活动的高级层次,一直以来就备受学界和业界瞩目。早在1992年,我国曾批准成立大连金石滩、杭州之江、广西北海、海南亚龙湾等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但由于休闲度假市场的成熟度等问题,经过多年变迁,许多旅游度假区早已名存实亡。近年来,随着休闲度假产品需求的加大,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日益受到关注。2008年,国家旅游局重新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工作。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指出要“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2010年3月和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多次举办全国旅游度假区发展座谈会。2011年颁布实施《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一系列的趋向显示休闲度假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焦点和热点。

(二)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迅猛

西方研究度假的学者斯传普( Strapp) 认为“度假是人们在假日期间外出,放松身体与精神,是一种以消闲、健身、娱乐、社交为目的的旅游形式与康体休闲方式。”经济学界认为,人均GDP 达到1000 美元时,旅游形态主要是以观光为主;当人均GDP 达到2000 美元时,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转化;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形态开始向度假升级。目前,我国国民人均GDP水平达到5414美元,已经超出了人均3000美元的标准。[1]所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对生活和精神享受更高的追求,人们开始转向休闲度假游,中国旅游产业将迎来大众休闲度假的时代。

(三)内蒙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竞争优势

内蒙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具有一定的区位、资源和文化等市场竞争优势。内蒙古自治区横跨3北,与8省区相邻,靠近京津并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内蒙古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区位条件。随着现代交通业的日渐发达,内蒙古旅游的可达性将得到很大提升,原本被旅游业内称为“点少线长”的旅游空间格局将转变,旅游者的感知距离将会缩小,休闲度假的障碍性因素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经济欠发达,保留着大面积的森林、草原、沙漠,自然环境受现代工业污染程度低,尤其是夏季凉爽的气候,使其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基本的资源环境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蒙古族和三少民族风情浓郁,草原文化底蕴深厚。一般规律,观光旅游者成熟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度假需求,度假旅游者成熟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产生文化需求。因此,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最大强势资源。

二、内蒙古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应注意的问题

(一)协调好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与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关系

根据国际经验,休闲度假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往往前期投资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因此,休闲度假项目多采取以资金回笼快的旅游地产项目开发来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旅游地产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正是由于休闲度假产品与旅游房地产的这种密切关系,所以借鉴国内外的度假旅游发展的经验,内蒙古建设休闲度假基地时,要注意协调好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与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关系,规避旅游淡季旅游房产的空置问题,避免旅游地产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城市化问题,要高度关注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

(二)构建完善的休闲度假基地体系

较为完善的休闲度假基地体系首先应该构建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城镇二元度假空间格局,形成草原文化休闲度假区和旅游度假城镇互为补充的度假基地体系。按照度假区具有的大型化、综合性强、文化主题鲜明等客观要求,合理进行项目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集散中心城镇和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度假城镇。其次是要配置完善的休闲度假设施。度假区和度假城镇要配置完善的休闲度假配套设施。休闲度假旅游是消费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2]。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休闲度假旅游更加强调旅游者利用假期在一地相对较少流动地进行休养与娱乐。因此休闲度假旅游要求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多方面的休闲需求。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探索内蒙古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独特模式,依托内蒙古的自然景观特色,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把产品做精做特,突出产品的魅力和竞争优势,创建基于草原文化底蕴的休闲度假品牌,奠定在全国休闲度假旅游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三)处理好休闲度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休闲度假地选择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优越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可谓是度假旅游发展的生命线。在内蒙古这个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更要处理好休闲度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高度关注环境质量的变化,实现休闲度假和生态保护双赢,以期实现休闲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关注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在休闲度假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休闲度假市场的成熟度,遵照市场发育规律,休闲度假设施的建设要适度超前发展,依托高科技技术,保持休闲度假设施的时代性。同时,设施项目要逐步分期分批,避免建设过度,造成市场发育度不足时设施的闲置及设备老化,进而影响度假基地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五)积极转变旅游企业经营模式

旅游活动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旅游主体,即旅游者;二是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或者产品;三是旅游媒介,即包括旅行社在内的旅游服务企业。就内蒙古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而言,从旅游主体角度看,有日益旺盛的休闲度假需求;从旅游客体角度看,开启了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而从旅游媒体角度看,在旅游三个要素主客体条件具体的情况下,旅游企业也要做好积极应对,把握度假市场的趋势和态势,深度研究度假市场的游客组织方式、住宿餐饮需求、休闲娱乐需求、旅游活动和项目的以及文化体验的需要,才能保障内蒙古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的成效。经营休闲度假的旅游企业要积极转变旅游企业经营模式。例如,现在休闲度假的方式主要是散客和家庭式组织方式,但度假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仍然需要旅行社提供的服务,尤其在进行远程旅游时(比如出境旅游)。[3]而内蒙古旅游社业现在的经营模式还是以团队观光客为主。此外,据调查显示,中国旅游者在度假时也非常喜欢享受阳光、沙滩、海水(3S);同时也注重享受美食,只是更加偏爱品尝当地风味,这与西方旅游者的需求基本一致。与一般西方人不同之处,目前主要体现在对参加休闲、康体、娱乐活动的兴趣不太大,对与陌生人交往的兴趣不大,但同时,对于客房上网便利性的要求很高。[3]因此,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对内蒙古企业现有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内蒙古旅游企业不但面临着经营模式的转变,旅游企业应该做好积极应对,而且基于现在旅游企业小而散,不成规模的现状,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发展集团模式,形成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为休闲度假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满足不同休闲度假者多样化的需求。

上一篇:上半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分析 下一篇: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牧民生活现状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