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4 02:20:44

高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对培养探究能力的积极意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高中化学实验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新课程标准课程资源

化学作为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基础自然科学,与生命、能源、资源等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要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新课程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性地应用知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科学探究体现了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有机结合。探究的过程能使学生有效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探究的喜悦和艰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及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追求进取、善于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实际,领悟化学的价值、局限和化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同时,探究的方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迁移性,作为一个现代公民,要进行社会决策或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探究是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新课程标准较原来的教学大纲作了广泛的拓展,“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具有深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新课程标准注意实验内容的生活化、突出实验方法的探究化、强调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和注意实验手段的现代化等对化学实验的全新要求上可以知道,实验教学在使学生学习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现代化学的发展既离不开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化学的发展和创新又将促进技术及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在“做化学”中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学生以实验设计的思想美、实验装置的造型美、准确规范的操作美、化学反应的现象美和所得结论的科学美等美的享受。但传统的化学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远离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生活,学生学了化学却不知如何应用,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现象,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可见,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地以化学实验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变以往学校“黑板上做实验,口头上讲实验,录像中看实验,试卷中考实验”的现象,尽量让学生观察、实验、调查乃至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新时期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具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机会。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网络、工厂、农村、社区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调查、操作、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后,让学生联系生物实验“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装置,并根据具体操作提出问题:“为什么抽拉活塞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又如:学生发现铝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速率有很大差别时,可因势利导地提出“影响铝与稀硫酸、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因素”的课题研究;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引导学生设计“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氢离子容易还是碳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容易”的探索性实验。这些都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价值。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必然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良《从人文教育视角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周红萍 刘革平《化学新课程呼唤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3、刘英琦《论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