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

时间:2022-09-14 01:22:51

解析《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很多喜剧作品中都为大家描绘出一个绿色的世界,如在其喜剧作品 《仲夏夜之梦》中就大量描写到绿色的景色和意象,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这便是莎士比亚为广大读者构建出的“绿色世界”模式。

一、《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模式

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大多为历史剧和喜剧,其早期戏剧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情况,而人们也逐渐脱离了神性的园囿,自由自在,人文思想光芒四射。莎士比亚在他的早期戏剧中为大家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绿色世界”,用来承载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莎士比亚在其美好的“绿色世界”中也表达了人文主义的各种限制和自我救赎的绝望与伤感。作家试图通过描绘一个理想中的、虚幻的、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绿色世界”来实现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这个美好的“绿色世界”反映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在现实中的无力与绝望,也饱含了作者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与心驰神往。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10部中有6部都为我们描绘了绿色的世界,而其中的《仲夏夜之梦》则是典型的“绿色”喜剧,并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绿色的仙境。文中写道:在雅典的郊区,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绿色森林,那里绿树成荫,到处都是“爱的花汁”。人们在这个美好的绿色世界里可以抛开所有的烦恼和忧伤,在个绿色世界里,人们相处融洽,相亲相爱,甚至连仙后都在误点了爱情花汁后疯狂地爱上已经变成驴子的匠人。而《仲夏夜之梦》中代表大自然的仙王奥布朗体现了作者理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与法律苛刻的雅典忒修斯王国形成强烈的对比。最终忒修斯在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感化,四个男女都在这个美丽的绿色世界中幸福地走到一起,完整地体现出莎士比亚的“绿色化”喜剧展开于现实,进入绿色的世界,在绿色的世界中发生变化,最终又回到现实世界的“绿色世界”模式。

二、《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意象

(一)森林

在莎士比亚的“绿色世界”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大自然的一切都以无限美好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森林绿色、自由、美好,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这里没有苛刻的制度,没有约束,没有压抑,只有清新的空气、自由的鸟鸣以及美好的爱情和爱人们的笑声。《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同时也是人们无限向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在戏剧中,美丽的赫米亚不愿接受父亲对自己感情的安排,毅然选择和自己的爱人拉山德私逃,来到郊外的绿色森林之中。而接下来,深爱着赫米亚的狄米特律斯以及爱着狄米特律斯的海丽娜也随即到了绿色森林,一场爱情喜剧也开始在绿色森林中拉开序幕。而戏剧的第二、第三、第四章也都发生在绿色森林中,可以说,整部《仲夏夜之梦》就是一部“绿色世界”中的喜剧故事,而绿色森林则是作者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

(二)梦境

在《仲夏夜之梦》中,四个年轻人在“绿色世界”中的闹剧和经历就像一场梦一样,而发生在整个“绿色世界”的故事也是一场梦。在这个绿色的梦境 中,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规则和约束都被颠覆了, 于是,人们被压抑已久的感性取代了理性,隐藏在心底的欲望也变成了幻想。于是,在“绿色世界”中,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并对友情和爱情有了全新的理解。如赫米亚的梦,当她和拉山德在树林中迷路时,拉山德提议休息一下。拉山德说道:“一块草地可以做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两个胸膛一条心。我们应该合睡一个眠床。”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赫米亚的欲望,而赫米亚却拒绝了,像在现实世界中那样遵守着礼法和道德约束。但当她醒来却发现是一场梦,于是,她对梦境中的经历念念不忘,并尝试再次回到梦境中。通过作者对赫米亚的梦境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她对现实世界中自己的身份的顾虑以及对的向往二者间的纠结与矛盾的心理。所以说,在“绿色世界”中,人回到了最初的本质状态,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绿色世界”的梦境中都可以得到释放。

三、《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结构

(一)对立结构

在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代表了诗歌、预言、优美和光明,而酒神簸奥尼索斯则代表了生命力、戏剧、狂欢和醉酒等。在《仲夏夜之梦》中,现实世界与“绿色世界”的鲜明对比即体现出“日神”和“酒神”所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的对立。《仲夏夜之梦》中到处都充斥着对立的结构,日与夜、城市和森林、现实和梦境、理性与幻想,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对立的因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的对立。“日神” 所控制的是现实世界,“日神”精神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规则、制度以及理性和束缚等; “酒神”则主宰着“绿色世界”,“酒神”精神代表了感性、随意以及个体的自由自在。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亚和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海丽娜这两对情人最终都聚集在“绿色世界”里,即代表了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都在“绿色世界”中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而这样的完美结局源于“绿色世界”中的“酒神精神”,正是有了帕克的“爱懒花”的魔力,四位年轻人才忘记了现实世界中的经历,也就暗示着在这个“绿色世界”里,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关系和各种约束、禁忌都可以统统被抛开。例如,海丽娜不顾一切地去寻找狄米特律斯,而拉山德也开始爱上海丽娜,而赫米亚则会恶意攻击自己的朋友海丽娜,而狄米特律斯甚至想要杀死拉山德。人们的这些言行举止在现实世界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但在 “绿色世界”中,当四个人均经历了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中的“绿色世界”的蜕变和重生后,现实世界中的约束和禁锢显然都没法再对他们起作用。于是,四个年轻人可以以全新的眼光来审视友情和爱情,并重新审视自身,发现全新的真实的自我。而当四个人最终领悟到友情和爱情的真谛后,他们也最终依照莎士比亚的“绿色世界”模式,从理想世界中再次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中,但不同的是,他们拥有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勇气和信心,能更加勇敢和自信地去面对现实和责任。这四个年轻人真正地变得成熟与勇敢, 开始勇敢地理性地面对生活和婚姻,并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于是,经历了“绿色世界”中“酒神精神”的洗涤,现实世界中的有序和混乱、理性和感性以及社会约束和个体自由都在四个年轻人身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的平衡状态。这样一来,也就达到了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一个全新的、秩序井然、婚姻被认可、理性和感融共生的新世界,对立最终走向统一。

(二)狂欢仪式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喜剧中将人生描写为一种游戏。人们在游戏中愉快地相处着、狂欢着,人们的肉体是整个狂欢聚会的鲜明符号。而狂欢仪式的描写和对狂欢精神的颂扬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着莎士比亚对传统与现实以及既有秩序的颠覆。《仲夏夜之梦》中的狂欢仪式十分典型并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绿色世界”中。在喜剧刚开始的时候,赫米亚爱的是拉山德,而海丽娜则爱狄米特律斯。但到了喜剧结束的时候,拉山德却爱上了海丽娜。

在故事的一开始,作者便写到,雅典公爵忒修斯宣称:“希波吕忒,我用我的剑向你求婚,用威力的侵凌赢得了你的芳心;但这次我要换一个调子,我将用豪华、夸耀和狂欢来举行我们的婚礼。”而在剧中,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四个人在绿色森林中因为错滴的花汁而出现了一幕幕疯狂的闹剧,结尾,甚至有三对有情人举行婚礼,甚至连婚礼上雅典艺人们的假面戏中戏表演都体现了整个狂欢过程的仪式和典礼性质。莎士比亚通过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狂欢化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并极力通过描写来颠覆旧观念,为人们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世界。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大家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由,真正体会到人生和世界的美好。

四、结 语

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为大家描绘出的“绿色世界” 是人们净化心灵的地方,全面体现出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绿色世界”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现实世界中所有的约束、规范都可以被抛诸脑后, 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自己心中真实呼唤的带领下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欲望,自由自在地狂欢,从而获得心灵的重生。所以说,莎士比亚描绘的“绿色世界”不单单是为了将理想世界与自然世界以及现实世界进行对比,更是为了通过对“绿色世界”的描写呼唤人们回归大自然,回到人性最原始的美好。莎士比亚渴望大家能够在回归大自然、回到人性最初的过程中美好经历蜕变,得到重生,从而能够在再次回到现实世界中时,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来面对并解决所有困难,迎接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 肖四新.论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04).

[2] 郭君宇.酒神与狂欢的盛宴,虚与实的重奏——《仲夏夜之梦》艺术情境的营造[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04).

[3]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4] 陈景行.论《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与喜剧效果的生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05).

[5] 陈育林.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3(01).

[6] 黄辉辉.回归·狂欢·蜕变·新生——《仲夏夜之梦》中的“绿色世界”之原型解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

[7] 王其敏.“背景”透视了人文精神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6).

[作者简介]

孙伟民(1976— ),男,宁夏海原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论现代美国戏剧文体风格的发展 下一篇:《雪国》主题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