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学语言构筑有效课堂培养合格人才

时间:2022-09-14 12:59:42

用好教学语言构筑有效课堂培养合格人才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包含特定含义的特殊语言,在课堂上起着传授知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沟通师生情感等作用。因此,教师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运用是否规范科学、合情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或发展。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教学语言,以培养合格人才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

教师是一本“活教材”,其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能不能规范使用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理解,不能将生活语言混同于教学语言和数学语言。例如将“数”说成“数字”“除以”说成“除”“数量”说成“数据”,等。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注重语言的科学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实言语发展水平进行加工演绎,使学生听得明白,又不失语言的准确、规范。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应当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由于教师自身的语言习惯问题,“口头禅”较多,如有教师每每在说完一句话后喜欢加上“对不对啊”“是不是啊”,这类“口头禅”式的语言往往说者无意,听者心理上却产生“疲倦”感,既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完整性,又使得课堂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因此,教师应养成较好的语言习惯,备课过程中就应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细加工,使学生获得的言语信息尽量简洁扼要,摒除非教学的题外话,尽量避免“口头禅”等。

二、教学语言要生动灵活、富有童趣

教师授课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能饶有兴趣地掌握一些知识技能,获得相应的一些情感体验,能让他们学得进、解得开。但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他们在自我控制能力、言语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教学语言过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学生注意力就极易分散,很难掌握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还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的需求,进行适当的修饰,符合学生们的“口味”。学生有兴趣了,才有可能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边板演边解说340÷2,百位上3除以2,商1余1,十位上的4拉下来,14除以2,商7。个位上的0就不要拉下来了,直接飞上去,飞到商的个位上,结果是170。这时,教室沸腾了,“拉下来,飞上去”……学生被这种有趣的语言给吸引了。“飞上去,拉下来”,多么形象的语言,像这样的讲解,使得本身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不但使学生容易掌握,而且利于接受。

三、教学语言要有条理,逻辑性强

数学学科本身的突出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遵循数学的内在规律,才有助于沟通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的例题:“小猴一共摘了42个桃子,每天吃9个,吃了3天。”在探究方法时,设计了这样的引导语言:“要求还剩多少个桃子,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吃了多少个桃子,怎么办?”类似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在解决同类问题时自然会进行“要求……先要知道……该怎么求……”等诸如此类的思考。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对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思维的有序性是很有益处的。

四、教学语言要多用肯定,善于鼓励

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而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肯定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多用正面的言语去引导学生。但像“你真棒”“真不错”等言不由衷的反复评价,尽量少用。教师应是发自内心地去肯定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可赞赏之处。如发言积极、遵守纪律、解题方法科学等等,善于在班级中树立各种类型的榜样。其次,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如做小动作、讲悄悄话、回答错问题等,也应尽量避免严厉的斥责。对于前者行为上的犯错,可以伺机表扬表现好的典型来进行暗示,对于后者回答错问题的学生则要在鼓励的同时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使其对下一次的回答产生期待。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尽管教育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无论现代化的程度有多高,都代替不了教师通过讲述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基本方式。作为教师应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从而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新型人才 下一篇:中职教育英语教学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