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09-14 10:44:49

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个案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我院在近几年就如何加强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产学教育合作进行了探索。我院充分依托航空港经济区、国家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多方互惠互利互通的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是形成"三式一型"(办集团式学院、建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区域经济 职业院校

1.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产学研结合有两层内涵:一层是高校产学合作科研,它的基本特征是科研与企业相结合,目的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另一层是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学与企业相结合,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学合作教育这一层面,它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

2.产学合作教育的必要性

2.1 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指导思想的确立体现了马克思教育学说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高职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办学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创新点的突破点。

2.2 走产学合作的道路是保证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产学合作,学校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使学生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工程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高职教育关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产学合作有助于形成多样化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3 产学合作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具体来讲,一是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二是要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三是要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四是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3.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实践

我院充分利与区域优势,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办学实力,积极联系地区企业,已经形成校内企业7家,校外企业30多家,在双方自愿结合、相互尊重、互惠互通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相互参与,并按照学校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扩大合作的范围,不断提高合作的质量与效益。

3.1 学院认真研究如何依托区位优势,紧贴外资企业人才需求实际,以就业为导向,走好产学结合、产学合作之路,打造产学合作教育品牌,先后与郑州宇通、海马汽车、郑州精密钻石制造、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安然测控等30余家著名企业建立了关系。与河南省继续、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地方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了多个区域性的校企联谊会、"产学联盟"。

3.2 学院与企业先后成立了"专业指导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强化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路子,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如积极开展了"定单式"、"冠名班"等合作教育模式。

3.3 学院大胆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已经发展了6家校合企业,形成了产业园区。其中校、企一体型的自办企业1个;校、企深度融合型的股份制企业2个;校、企紧密合作型的引厂入校型企业3个。 此举在大河报、中国教育报、职业技术教育等著名杂志和期刊上均作了大量的报道和宣传,并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大力赞扬,被誉为"河南机电"模式。

我院的产学合作教育充分体现了与行业的紧密结合、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紧紧围绕了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体现学院"三式一型"的办学理念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4.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

4.1 成立校企等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和"行业指导委员会"为产学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我院目前已经成立了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河南省机械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要开门办学,也体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在校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要邀请行业主管领导、企业生产负责人、技术骨干等一起参与,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定期会晤、商讨,加深多方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

4.2 开展送教入企活动,进一步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在企业由学校出资建设建立信息化教室,利用企业的车间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充分利用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指导,学生可得到全防真的锻炼和实用技能的提高。企业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科研任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此外,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展人员培训,如选派优秀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企业也可以选派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和深造,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4.3 政府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产学合作的保障体系和机制。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扶持和支持产学合作,要求企业、行业有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并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地方政府可建立区域性产学合作委员会或产学合作联席会议,对本地区的产学合作给予协调和指导。

高职院校只有充分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行开放办学,不断探索新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职能、服务对象、培养过程、学校管理等有所创新,实行校企互动,建立和完善与多方互惠互利互通的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院校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克玲.高职院校产学研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实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

[2] 杨忠东.高职院校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3] 陈勇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4] 孔祥浩,许赞.苏州.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四轮驱动"结构与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

上一篇:“相遇问题”教学研究报告 下一篇:让学生归结易错并讨论如何预防,提高计算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