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找寻“木雕女孩”

时间:2022-09-14 10:29:58

千万里找寻“木雕女孩”

大画家迷恋 “非洲木雕女孩”

故事还得从19年前说起。1995年5月,杨彦到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架子上摆着一个木雕头像,头像刻的是一个非洲少女,面部饱满,睫毛长长,透出一股青春活力。杨彦对这个木雕爱不释手,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木雕很传神,送给我吧!”朋友郑重地说:“君子不夺人之美,这个木雕我可是不送人的!”杨彦放下木雕,似是玩笑又像是赌气地说:“不送算了,我以后要找个鲜活的非洲姑娘做老婆!”朋友以为他在开玩笑,哈哈大笑,并未在意。

从那天后,木雕上的非洲少女深深地烙在杨彦的脑子里,时间一长,他生出浓浓的非洲情结,看到黑人就觉得异常亲切。然而,15年过去了,杨彦苦苦寻觅的“木雕女孩”始终未能出现,52岁的他也一直保持着单身状态。

2010年12月,杨彦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来北京多年的颇有名气的非洲女孩,名叫玛丽亚。杨彦托她帮自己找个非洲女孩当妻子,玛丽亚爽快地答应了。几个月后,玛丽亚打电话给杨彦,说她要回塞拉利昂参加国庆活动,她的国家虽然不大,但风光旖旎,那里的姑娘纯朴、热情,说不定能遇到你的梦中新娘呢!杨彦一听来了兴趣,决定跟随玛丽亚一同前往。

杨彦和玛丽亚踏上了飞往塞拉利昂的航班。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后,在玛丽亚的安排下,杨彦参加了几次活动,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年轻姑娘,她们个个热辣奔放,能歌善舞,却未能打动杨彦的心,因为这些女孩都不似他梦中的“木雕姑娘”。

一天晚上,玛丽亚又约了几个朋友陪杨彦一起吃饭。其中有个叫爱达的女孩让杨彦眼前一亮:爱达身材苗条,面部饱满,眼神纯净,最让杨彦动心的是,爱达的睫毛竟然是金色的,简直就是“木雕女孩”的翻版。杨彦当即下了决心:这个女孩就是自己一直寻觅的“木雕姑娘”,如果错过了,他不会再动结婚的念头了。

看到杨彦注视着自己,爱达对中国客人友好地笑笑。玛丽亚悄悄地告诉杨彦,爱达在弗里敦一所大学读大三,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她喜欢踢足球,能歌善舞,还主演过三部电影,艺术方面很有天赋。杨彦听后,对这个叫爱达的女孩更是情有独钟。

杨彦关注爱达的同时,爱达对这个蓄着白须、面容和善,有气质的中国客人也颇有好感,她觉得这位中国大叔笑容里透着温暖,目光里的期许让她怦然心动。玛丽亚把杨彦来非洲寻找新娘的事情悄悄告诉了她,问爱达对杨彦印象如何,如果有意的话,第二天可以单独相处,爱达羞怯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杨彦和爱达在宾馆里待了一天,两人虽然语言不通,却通过手语和电子辞典谈得非常投机。杨彦给爱达比划着讲述了他十多年前从朋友家见到那座木雕开始,就希望找个非洲女孩做妻子的想法,现在,他终于梦想成真了。“爱达,你就是我要寻找的非洲新娘,请你嫁给我吧!”看到杨彦那么喜欢自己,爱达也表达了对他的好感及爱意。

这时,杨彦提出给爱达画个像,爱达非常顺从地摆好姿势,杨彦廖廖几笔便勾勒出爱达丰满、热烈的少女形象。看到自己传神的画像,爱达欣喜地扑到杨彦的怀里,杨彦抚摸着爱达乌黑的卷发,心都醉了。

第三天,爱达邀请杨彦到海边去玩,两人换上泳衣扑进大海里畅游,游累了,他们在海边依偎着休息。几个黑人孩子吮着手指看着他们手里的点心,杨彦比划着让他们过来,把手里的食物分发给他们。他手里的食物很快分完了,此时又围过来几个孩子,他们中有的孩子没穿衣服,身上脏兮兮的,杨彦丝毫没有在意,又跑去买了些好吃的分给他们,还请他们教自己跳舞。看到杨彦这么喜欢孩子,爱达感受到了这个中国男人的善良,更加认定了他。

整整一天,两人在海边游泳,然后买衣服、逛商场,相处得非常开心。让爱达感动的是,杨彦特别喜欢和她的同胞一起互动,看到路边有人载歌载舞,他就不由自主地加入进去,扭动着和他们舞在一起。在杨彦身上,爱达似乎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当天晚上,当玛丽亚打电话询问她对杨彦印象如何的时候,爱达果断地说,他是个好人,我愿意和他结婚!

第四天,爱达瞒着父母,在几个哥哥、妹妹以及众多亲友的参与下,和杨彦按当地风俗在海边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有趣的是,举行婚礼时,两人没有戒指,婚礼主持人把自己的戒指摘下来,借给爱达,爱达的哥哥则跑到一家小商店,向店主借了个纯银的戒指,亲自戴到杨彦的手指上。接着,杨彦、爱达被簇拥到了中间,亲友们围着两人跳起了狂放热辣的舞蹈,为这对新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婚礼结束后,爱达把自己的衣服以及其他物品赠送给亲友,义无反顾地和杨彦踏上了回中国的航班。

非洲媳妇痴迷中国琴棋书画

回到中国后,杨彦为爱达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式婚礼,婚礼上不乏邓亚萍、姜昆等明星人物。此时,爱达才知道,丈夫在中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画家,爱达热爱艺术,她觉得有个艺术家丈夫,会让他们的婚姻生活更加美妙。

第一次来到丈夫宽大的画室,爱达兴奋地惊叫起来。而她最欢喜的还是丈夫创作中的那种状态,杨彦画画时,将全部精力及情感都沉浸其中,让爱达也深受感染。

看到爱达跃跃欲试,杨彦给她铺了张宣纸,任由她发挥。当时画桌上有一堆画笔和一把锥子,爱达竟毫不犹豫地拿起锥子,醮着墨汁及各色颜料,花了两个多小时,画出一幅塞拉利昂地图来,在画首都弗里敦时,爱达在上面画了个黄橙橙的大芒果,色彩明亮。杨彦知道,爱达为了爱,追随他来到遥远而陌生的中国,甚至都没有告诉父母实情。现在,语言不通加上文化差异,让爱达深深思念起了家乡。

为了安抚妻子的思乡之情,杨彦带着爱达游走在国内名山大川之间,边走边创作,爱达也拿起了画笔,她最爱画的是家乡随处可见的芒果树,喜欢用浓墨重彩展现芒果树的不同生长阶段。

2011年9月,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杨彦、爱达发现了两株缠绕在一起的巨大柏树,两棵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绵悱恻,故名“夫妻柏”。在杨彦比比划划的讲解下,爱达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这两棵柏树的寓意弄明白,她十分喜欢“夫妻柏”这个名字。

回到北京的家里,爱达铺上宣纸,以“夫妻柏”为题材开始了创作,她想画好这幅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丈夫的爱和忠贞。杨彦很支持爱达的举动,耐心地在旁边加以指导,关键的时候,还亲自画上一两笔。爱达悟性很强,很快就掌握了作画的技法。

一天夜里,杨彦很晚才回家,看到画室里灯火通明,他走了进去,只见爱达仅穿着内衣在几十平米的画布上奋笔作画,画的仍是未完成的“夫妻柏”。杨彦看到妻子的画作雄浑大气,虽然色彩搭配有些别扭,但整幅作品基调拙朴,极具感染力。

杨彦被妻子的创作热情所感动,下楼把刚入睡的母亲叫醒,让她一同来欣赏爱达创作时的情景,婆婆也被爱达的执着和灵性感动了,鼓励儿媳成为第一位画国画的非洲人。

在杨彦的调教下,爱达的艺术功力日益精进,她把和丈夫一起创作当成两人交流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一个深夜,爱达一觉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画室的门关得紧紧的,她知道丈夫在作画,就起床悄悄来到画室,当时,杨彦正在创作一幅梅花三弄水墨画,这个题材古往今来许多画家多有佳作,其神韵、意境颇难把握,杨彦为了画好这幅作品,特意选在有灵感的午夜作画,等到爱达睡熟后,他才悄悄来到画室。妻子来到身边,他竟浑然不觉。

爱达看到丈夫全身贯注投入到创作之中,没有打扰他,而是在一旁凝神观摩,她看到丈夫画笔下,一簇簇灿若云霞的花朵争艳斗芳,不由被迷住了。杨彦画了两个小时,爱达在旁边看了两个小时。杨彦画累了,坐在椅子上甩着发酸的手腕,爱达忙递上了一杯水。杨彦这才发现了妻子的存在。

杨彦润了润喉咙,比划着给妻子讲,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傲骨,在中国人心目中地位很高。这让爱达一下喜欢上了这种花儿,杨彦专门带妻子去了趟京郊的农庄,让她欣赏到了真正的梅花。此后,爱达痴迷地创作起梅花来。

冬去春来,爱达的作品越来越丰富。2012年5月,杨彦为爱妻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此后,爱达的作品在很多的活动中亮相,一些收藏家和画廊买下她的作品,业内人士评价,爱达画中的那份朴实与纯粹让作品分外出众。

除了中国画外,爱达非常喜欢唱中国歌。嫁给杨彦前,爱达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成龙、中国功夫以及长城。在塞拉利昂和杨彦相识时,宾馆里的电视能收到中央台,当时正播放纪念邓丽君的专辑,其中一首《小城故事》引起了爱达的兴趣。

杨彦对爱达比划着说,唱这首歌的女子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她的歌也很受欢迎。电视节目一闪而过,正巧杨彦手机里有《小城故事》这首歌,爱达就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跟着唱,一天不到,她唱得居然韵味十足,音准恰到好处,让杨彦感叹爱达的艺术天赋果然了得。

爱达还很喜欢中国古典音乐,杨彦给爱达请了位古琴老师,三个月不到,爱达居然能弹好几首曲子。如今的爱达,正向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方向发展。

夫妻用翻译机吵架

爱达初到中国时,面临着语言不通、气候差异、生活习惯等诸多难题。好在她拥有一位通情达理、包容的婆婆,使爱达很快融入了中国的家庭。

爱达在非洲习惯用手抓饭,嫁到中国后,对筷子比较生疏,仍用手抓饭。婆婆没有介意,为了让爱达感到她的善意和友好,婆婆也把手洗净了,和非洲儿媳一个盆里抓饭。爱达和丈夫出去应酬,或到饭店吃饭,看到中国人都是用筷子吃饭,她也努力学着使用筷子。

嫁到中国半年后,爱达迎来了北京的第一个冬天。爱达的国家处于热带,一年四季都是穿裙子、打赤脚。而在北京铺着木地板的家里,尽管备有多双拖鞋,爱达仍嫌麻烦,她喜欢光着脚走来走去。夏天、秋天光脚还可以,到了冬天,爱达仍光脚楼上楼下地跑。北京人都懂得“寒从脚下起”的道理,婆婆怕爱达赤脚会对身体不利,就善意地拿来一双拖鞋让她穿上。爱达认为婆婆不尊重她的生活习惯,很不高兴,仅穿了半天的拖鞋,觉得别扭,就又不穿了。婆婆出于好心,再次提醒她穿上鞋,这让爱达更加生气。

那几天,杨彦不在家,爱达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整天郁郁寡欢。婆婆不知儿媳为何生气,也挺纳闷。直到杨彦回到家,爱达才向她倾诉自己心中的不满。杨彦等妻子发泄完怨气,又找母亲了解情况。

杨彦向爱达解释说,妈妈这么做,并非是想改变你的生活习惯,而是从健康的角度对你表示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爱。听了丈夫的解释,爱达才恍然大悟,第二天,她向婆婆诚恳地道了歉。

2012年春节后,爱达怀孕了,杨彦和家人喜上眉梢,对爱达的生活起居格外关照。按照中国女性怀孕的习惯,杨彦带着爱达到医院建立孕检档案,爱达起初很配合,但她只到医院去了两次,就再也不愿接受半月一次的检查了。

爱达两个多月没到医院接受孕检,医院打电话催了几次,也没见她前来。负责给爱达孕检的大夫失去了耐心,直接给杨彦打电话:“你们不来可以,以后出了问题,医院概不负责!”这话让杨彦非常担心,可是爱达不以为然,在她看来生小孩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顺其自然就行了。

看儿媳孕期不按时到医院做产检,还楼上楼下地乱蹿,婆婆坐不住了,提醒儿子,怎么着也得让爱达在怀孕期间注意些。杨彦也有些顾虑,但他经过认真考虑,还是顺从了妻子。当初,在塞拉利昂举行婚礼前,朋友提醒杨彦应该和爱达到医院体检一次,在中国人看来,非洲很多国家霍乱、瘟疫横行,艾滋病患者更多,检查一下还是应该的。杨彦却相信爱达是个纯洁、干净的好女孩,就毫不犹豫地牵了她的手。生孩子这方面,他还是尊重妻子的意愿。

2013年2月,爱达产期临近,住进了医院。对于是否剖宫产这个问题,爱达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我踢过足球,爬树也是好手,这样的身体生孩子很容易!”

如爱达所说,她在医院很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杨彦为混血儿子取名杨和平,寓意儿子肩负着中非友谊、世界和平的大任。中国女人在月子里享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爱达却不以为然,她喝冷水、吃冰淇淋依然如故,婆婆提醒她多休息,爱达笑着对婆婆说:“妈妈,在我们国家,生完孩子的女人还爬树去摘芒果呢!”

因为年龄、文化上的代沟和差异,爱达与杨彦也会发生争执。刚到中国时,两人语言不通,沟通起来较为困难,要使用翻译机进行交流,常常一件小事争论出个结果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一般是杨彦向妻子服软,这件事情才算画个句号。杨彦觉得,爱达不远万里嫁到中国,把终生托付给他,又比他小这么多,作为一个大男人,就应该处处包容她。

爱达与杨彦的跨国婚姻,在艺术圈内被传为佳话,并引来众多媒体的采访,其中不乏年轻女记者。丈夫与女记者来往多了,也会引起爱达的醋意,杨彦好脾气地解释说,接受采访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后来,再有女记者来采访,杨彦总会让妻子坐在旁边,让她一同参与进来,这样,爱达就舒服多了。

爱达孤身在中国,想交朋友的愿望很强烈。家里来了客人,她在一旁静静地听,有时,还用不太熟练的中文插话。渐渐地,她在北京的朋友多了起来。如今,爱达来中国已经三年,她这样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感情:“我现在已经是中国人了,我很喜欢中国,我要学好中国文化,做中国和塞拉利昂的友好使者!”

上一篇:工会解决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下一篇:颈肌功能锻炼配合针刺理疗改善颈椎失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