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淡中辨真意

时间:2022-09-14 10:22:27

【摘 要】本文分析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一文“于平淡中辨真意”的具体体现,提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确定文体、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理解作者的“我之心”、把握整体等四方面品读文章。

【关键词】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 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09-02

“于平淡中辨真意”就像是饮下一杯上好的龙井茶,初品之时只是觉得淡然,但是之后越品越觉得沁人心脾。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如饮茶一般,其余味隽永而绵长。《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的中心人物是金岳霖先生。文章中体现出的正是“于平淡中辨真意”。

一、“于平淡中辨真意”的具体体现

(一)真。汪曾祺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金岳霖大智若愚,幽默诙谐。他是如此的真诚。比如,文中的“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金岳霖面对每一学年新生均会坦诚相告,缓解了学生的疑虑,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同样率真。金岳霖主攻是哲学,可是也同样热爱文学,拜读了很多小说。从金岳霖与沈从文的例子中,就可以知道他很率真,在所有人均以为他会说出一番大道理时,他却直截了当地给出“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他也天真。比如,他养了一只云南斗鸡,能够与他同桌而食;能够与小孩比水果等。身为一个大哲学家,被人们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他不仅仅只限于钻研学术,也同样热衷于民间玩意,不附庸风雅,而是雅士俗好。他真挚。他在面对离去的生命时,汪曾祺先生所描绘的是“一直没有笑容”,凭借着寥寥数语,将金岳霖的真挚之情跃然纸端。对于该处的叙述,汪曾祺先生描绘得真实并流畅。同时在金岳霖真挚这一方面上,也体现于林徽因身上。为了给林徽因过生日,金岳霖特意宴请朋友至在当时享有最高荣誉酒店“北京饭店”,在朋友均到齐之后,才向大家宣布其目的,原来是为了庆祝林徽因的生日,可见金岳霖的态度是极尽郑重、神圣。针对金岳霖、林徽因二人间的感情,汪曾祺没有过多说明,仅仅是在字里行间进行了一定的暗示,可见汪对金的尊重之情。

(二)趣。汪曾祺笔下的“哲学教授”无儿无女却自得其乐,一般穿的也是体育教员才穿的夹克。作为一名“雅士”,金岳霖却喜好养斗鸡,可以与斗鸡共食;能够和小孩比水果;能够在拥挤的王府井和“老人”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在汪曾祺一连串的对比之下,金岳霖的身份、年龄、情态和旁人进行了比照,让人读下来品味到无限的趣味性。可谓趣之表,雅之内,使金岳霖这个人物形象极具魏晋名士风度。

(三)苦。在文中“苦”是最深刻的味道,对文章进行反复细读,能够品味到平淡背后的叹惋。西南联大有许多风趣幽默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在文中,汪曾祺像一位熟知金岳霖为人包括其学问的第三者般,他在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叹惋之情。在那个年代,西南联大被人们当作“精神圣地”,是人们的“民主堡垒”,身于此地的教授们,他们的事迹、精神被人们视作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这些教授大部分已离开人世,但是他们的精神、事迹却很少被人们知道,汪曾祺其实就是在叹惋其精神财富在逐渐地消亡,终将为人们所遗忘。

二、教学中解读《金岳霖先生》的重心

(一)引导学生确定文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金岳霖先生》时,教师需要顺着散文的写作规律,对文本进行体味。一般情况下,散文写作的重心是为了表现作者自身的主观感受,而并不是人物。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字里行间处处表达“我”的切身情感。该文所涉及的人物不仅仅有金岳霖先生,还有朱自清、闻一多、林徽因、梁思成等,在作者自身情感主线的引导下,生活中的一些镜头以及这些人物悉数登场。每次品读这篇文章,均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凭借着自身老道娴熟的语言技巧,主要应用散文的笔法,将人物作为载体,表达了“我”对以金先生以及其身后那些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真挚情感。

(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只有在充分理解作者为什么写作此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连续写作西南联大的往事,理解为什么题目是《金岳霖先生》而还要描写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生活节。在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充分挖掘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合理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在文章开头部分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即“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接着向人们阐述了金先生和周围人的相处情况,尤其是针对“老金”这一词而言,充分体现了金先生有一定的人缘,也相应地表现了在西南联大如金先生这般有个性、生趣的人有很多,体现了他们彼此志趣相投、相处融洽。在文章之后部分对此也均有体现,比如:“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此处省略号的作用不容忽视。而文章的第二段才对写金岳霖先生的原因进行明确,点明了写《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也被作为西南联大这个主题的续曲,就像是意犹未尽,也被作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之后作者进一步对西南联大无限感慨的抒发,这话匣子一打开,作者所经历的往事就这样历历在眼前,呈现出作者心目那澎湃的激情,目睹了作者那坚定眼神中的光,体现了作者对西南联大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我之心”。一方面,在品读该文章时,需要帮助学生在理解“金岳霖先生”之心的基础上,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我之心”,也就是作者在创作该文时这个既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从而将文本中所蕴含的“这一点”“这一种”“这一面”的思想感情进行充分的表达。另一方面,要想进一步理解该文,还需要进一步体会到汪曾祺老先生在 1939―1944 年这期间所形成的西南联大情结,体会到作者和还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金岳霖先生的内心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授“症候解读法”,让学生也能在平常中品读到“反常”,深深地体会作者内心的滋味。

(四)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其语言风格通常是平淡质朴的,在娓娓道来中,让人如沐春风,像唠话家常似的,然而其作品中往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无限的情韵与意味,难以发生转换,无法言说。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品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明白整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难以分割,在品读时,要有意识地感受从宏观中体会微观,在微观中挖掘宏观,把握整体。在静读该文时,要对作者内心宏观、微观共生的世界进行思考、还原。在实际的品读过程中,需要将重心落于具体的文本上,懂得挖掘文本深处,将心灵的触觉与感官的触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延伸至文本所涉及的所有部分,同样也包括每一个标点符号。懂得细读的滋味,在细读中,注意对“细致”“细密”两者的理解,强调其与其他部分甚至是全篇的关系,重视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般情况下,在实际的细读中需要应用“留白想象法”,使自己品读出作者的实际寓旨,体会到该文所包含的幽默个性艺术。

总之,在教授《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可以帮助学生在品味到一个特定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会到“这一个”“这一群”人的本真,领略到这些人身上的本色、率直、真诚等品格。

【参考文献】

[1]陈婵敏.浅析汪曾祺散文《金岳霖先生》[J].名作欣赏,2015(9)

[2]李 亚.师生预设下的课堂生成教学初探――以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的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9)

[3]李 彬.《金岳霖先生》:几处闲笔有深意[J].语文建设,2013(11)

上一篇:立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读与写的三种整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