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真诚希翼

时间:2022-09-14 09:07:47

【前言】热烈祝贺真诚希翼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从艰苦创业、发展壮大到逐步走向成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将“学术性”看作是刊物的命脉和根本,征集并刊登了大批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理论性文章,使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二是在注重刊物理论性、新颖性、探索性...

今年,是《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创刊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这份专业学术刊物从季刊到月刊,从小16开到大16开,从全国工科高电教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的内部刊物,发展成为如今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成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和CSSCI检索源期刊。这里凝结着杂志社历届编委和全体编辑的心血和汗水,倾注着教育部和清华大学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全体电教同仁的关爱。在此,我谨以一名电教老兵和杂志社老编辑的身份,向《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致以热烈的祝贺!

回顾历程,艰辛创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创办,得从1985年7月武夷山电教理论研讨会说起。当时在会上亮相的《清华电教》“创刊号”,引起了协作组与会同仁的关注。大家认为要深入开展电教理论研究,协作组得有自己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1987年4月,协作组在上海开会,决定编辑出版《工科电教》,并指定由华南理工大学负责筹备。不久,他们设计了封面,确定了栏目,并向协作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89年10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参加“89上海全国电教成果邀请评比交流会”期间,工科电教协作组召开了第十二次会议,会上决定取消《工科电教》,改成出版《工科电教通讯》,并由清华大学承办。同年12月10日,由清华电教编辑的《工科电教通讯》第一期内部发行,后又接连编印多期。1990年11月底、12月初,协作组在北京召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根据众多成员单位代表的意见,协作组常委会决定正式创办学术刊物作为会刊,定名为《现代教育技术》,由清华负责申请刊号,浙大负责创刊号的编辑工作,会上,还确定了编委会名单。1991年9月,由浙大电教编辑设计、清华电教组织刊印的《现代教育技术》创刊号正式问世。协作组希望会刊将来能跻身国内教育期刊之林。

《现代教育技术》创刊后,考虑到每期编辑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协作组所有常委院校的作用,决定分地区轮流执编。主要由清华牵头的华北、东北片;浙大牵头的华东片先后承担十三期的编辑任务(其中一期由西交大牵头的西北片执编)。在办刊过程中,清华大学为刊物的出版和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不但负责每期稿件的终审、排版印刷,还承担资金的筹划和连年刊号的申办。此间,除了清华、浙大。许多协作组成员单位,如华南理工、西安交大、东南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矿大、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华中理工、北方交大及哈工大等院校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9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期刊,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由清华大学主办,并作为“中国电教协会高校工科专业委员会”(即全国工科高校电教协作组)和“全国工科高校CAI协作组”的会刊,重组编委会,成立编辑部,聘请顾问。当时《现代教育技术》用的都是内部刊号,经过清华大学电教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0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有了正式刊号,2001年起公开出版发行。从此,《现代教育技术》杂志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接着,杂志成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2006年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检索源期刊,使杂志上了一个台阶,刊物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辛勤耕耘,成绩卓著――二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这本以信息化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为特色的学术期刊,在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同仁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始终坚持立足学术研究、带动实践探索、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办刊宗旨;依托清华等一批国内著名大学的学术优势,敦聘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刊物的坚强学术后盾;努力引领广大电教人不懈追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研究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技术领域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重大影响;注重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实践应用;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平台的研究和创建;切实推动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创新、锐意改革,使刊物真正成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成长的园地,成为国内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杂志的综合功能,努力拓宽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技术服务的领域……多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以自己的理念、质量和服务,赢得广大读者和作者的信任,为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刊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学术阵地。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从艰苦创业、发展壮大到逐步走向成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将“学术性”看作是刊物的命脉和根本,征集并刊登了大批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理论性文章,使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二是在注重刊物理论性、新颖性、探索性的同时,也注重文章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三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办刊,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确保刊物的整理质量;四是刊物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编辑思维活跃,无论栏目设置、版式设计,还是每期文章的选择和搭配,都有自己的风格。正因为刊物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广大读者将她视为良师益友。

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创刊二十年,既是里程碑,又是新的起点。2010年7月,党和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十二五”规划要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总书记也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义不容辞承担着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任。这对《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杂志社要想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就必须变革和创新――大胆改革现行的办刊理念和办刊模式,顺应信息化时展的潮流,将《现代教育技术》办成有品位、有影响、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刊物。

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下内容,杂志社有的已经起步:

一是在理念上,要将办好《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提高到是在完成教育信息化“国家重点项目”的战略高度。《中国科学B辑:化学》主编、《科学通报》附中便徐光宪院士曾经强调:“办好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刊物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一个‘973’项目。”虽然,我们的刊物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但办好这本刊物,对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对促进教育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突破旧又封闭的办刊模式。瞄准学术期刊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开放办刊。所谓开放,不仅体现在稿源的开放性、专家审稿的开放性、作者队伍的开放性,更体现办刊模式的开放性。如敦聘国内外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主持重点栏目或提出学术话题,经过精心策划,引导学术潮流,为学术研究、学术创新提供舞台;与国内同类刊物联合开办“学术专栏”,对教育技术领域某些前瞻性、关键性或争议性的学术问题开展讨论,形成全国性共同关注的态势,增加学术影响力;联合国内外高校,通过对教育技术专业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的评析和介绍,推出新成果,推出学科新人等等。

三是要注重刊物的质量和档次,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刊物的品牌形象。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学术资源,建立稳定的高层次作者群,提高编委会和审稿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要有敏锐的学术触觉,广阔的视野,加强特色栏目建设,引导并组织重点学术问题的探讨,推进刊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和规范评价机制,提高同行和专家学者对期刊的认可度。

四是要主动适应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创造条件推出自己期刊的电子版、外文版、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允许读者通过网络,免费使用,自由阅读、下载、分发、打印、搜索和链接已出版刊物主要文章的内容,或建立索引、或编写软件等,提高传播效率,扩展传播范围,增强刊物的影响力,提高刊物的知名度。

五是要改变原先单一的行政化运作模式,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任何刊物的生存与发展,都少不了经济的支撑。在继续争取行政主管部门支持的同时,刊物必须走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规则运作。凭籍刊物的学术、资源、人才等优势和手段,在不损害刊物形象、不影响刊物学术水平和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多渠道、多方位筹集办刊资金。增强服务意识,开拓服务范围和模式,挖掘创收潜力,求的刊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形成良性发展的机制。

以上只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杂志社同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专家、学者的建议,集思广益,制订出顺应形势、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规划,通过改革和创新,努力实现新的飞跃。最后,衷心祝愿《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在“十二五”期间,把握实际,谋求发展,创出新路子,创出新品牌,继续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11月于杭州。

上一篇:美国继续教育的特色 下一篇:继续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