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角真人秀的中外比较

时间:2022-09-14 08:44:34

选角真人秀

选角真人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专门为某部计划上演的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征集演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遵循大多数选秀节目的普遍游戏规则,最后获胜选手的奖励即为参演本剧目的机会。

目前从各类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中能够查找到的选角真人秀种类其实非常有限――在欧美,只有音乐剧选角真人秀自2006年在BBC第一频道诞生以来就被成功地广泛复制。而在中国,北京电视台策划、运作了具有轰动效应的电视剧真人秀《红楼梦中人》,虽然辩论、争议不断,但依然被称为是对欧美真人秀节目的“创造性模仿”。这种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人秀节目是具有启发性的尝试,是可以拿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案例。

选角真人秀的诞生,给许多有才华却没有机会加入专业剧目的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广大观众开了一扇窗,去看看一个普通的无名小卒,是如何成长为明星的。同时,从商业角度来说,电视台创造了新的收视点,增加了广告收入;目标剧目通过选角真人秀,在筹备阶段即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和预热,借助观众对选手的关注,将这个热度能够持续到最终剧目的公演或公映、播出,可谓一举数得。

以BBC音乐剧选角真人秀的运作模式透视《红楼梦中人》的得失

选题和包装:BBC在2006年至2008年,分别为《音乐之声》、《约瑟夫和他神奇的彩衣》、《奥利沃》3部音乐剧的主演选角制作了3个真人秀节目,在每年的4~6月间每周六晚间时段的BBC第一频道播出。从3个音乐剧选角真人秀的选题来看,这些剧目是几十年来在欧美广受欢迎的常青剧,大多数人都曾在小学、社区看过甚至排练、出演过。选择观众较为熟悉的剧目,一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就可达到较高的观众接受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只有观众对于剧目、剧情和角色较为熟悉的时候,他们才会对参赛选手的表现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参与到投票中来。《红楼梦中人》在选题上与上述操作异曲同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1987年的电视剧《红楼梦》更是在中国观众中妇孺皆知,有很高的观众关注度和认可度;再加上近些年“红学热”的影响,这个选题可以说非常不错。但《红楼梦》博大精深,角色复杂而深刻,这会增加观众选择的难度。另外,《红楼梦》角色众多,因此选秀中只得划分出“宝玉组”、“黛玉组”、“宝钗组”、“其他金钗组”,甚至还有一个“刘姥姥组”。这样,选秀过程就容易陷入繁复冗杂,入选人数过多,赛制过长的境地。

对比来看,BBC音乐剧2006年、2007年都只选拔了一个主角,2008年也只是选拔女主角和儿童主角共两人。但反观《红楼梦中人》,也许过于贪多贪大了,这种过细的分组设置,给节目增加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争端。

赛程与评委:表面上看,BBC音乐剧选角真人秀决赛结果的评选权完全交给了观众。以2006年的《音乐之声》选秀为例,海选的过程大致分为:在全英5个城市进行长达半个月的海选,选出200人到伦敦进行专业面试,从中选出52人,参加4天的集训,再选出20人。这20人在小剧院进行表演,然后选出10人。10位候选人每周表演一次,根据当场观众电话投票每周淘汰一人,直到最后冠军胜出。但实际上,为了确保最后由观众投票获胜的演员不至于太离谱而影响剧目的最终演出,制作方设置层层考验,在这个阶段充分发挥评委的决定权,以至于最后无论观众投了10人中的哪一个作为获胜者,都有足够的实力胜任演出。评委选择突出专业水准,有著名制作人、导演以及顶级的声乐辅导老师。他们的出现自然增加了收视率,而他们的点评对于诱导观众进行“有价值”的投票是非常有意义的。结果证明,观众的选择都是众望所归。

《红楼梦中人》先期采取的是分赛区制,在北京、沈阳、西安等10个大城市都设有赛点;海选人数仅在北京一地就有10万余人参加,总报名人数超过43万。每个赛区都有三轮海选,通过数场分组复赛、复活赛,选出本赛区的胜出者,代表赛区进驻全国训练营,参加全国决赛;在决赛之前又有一轮全国复活赛・……《红楼梦中人》的前期选拔过程大部分参考的是《超级女声》的运作方式,分赛区、晋级赛、淘汰赛、复活赛等形式不一而足。《红楼梦中人》的选拔从2006年8月启动,一直到2007年6月才带着遗憾落幕,时间长达10个月。超大规模的“红秀”,虽然在商业上赢得了巨大的利润,但它牺牲的是观众的耐心和节目的精致、精彩。由于赛区分散,比赛场次过多,无法安排有足够水平的评委。我们看到各个赛区邀请的评委的身份五花八门,如果影视圈内人还算合格的话,那么行政官员、企业家做评委就有点开玩笑了。更荒诞的是深圳分赛区的比赛竟然邀请了某整形科医师作为评委在座。这些人的选择完全凭自己的主观喜好,根本不考虑导演的意图。被他们淘汰的也许正是适合角色的,而他们选择的也许恰恰是不符合要求的演员。这一点,从后来该剧总导演胡玫的不满和她与“红秀”的争执风波并最终辞职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选角真人秀的举办应考虑的问题

有专家曾分析过“红秀”,说到选手才艺表演的环节,认为这是与一部电视剧拍摄完全没有关系的,除了“秀”,没有任何意义。确实,演唱是音乐剧选秀的先天优势,但却是影视剧选秀的一根软肋。话剧般的说口表演难免单调,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但是看看“红秀”中,宝、黛、钗的候选者唱歌跳舞忙得不亦乐乎,又确实有些滑稽――“红秀”选的是影视演员而不是歌舞团招聘,选出个王菲或杨丽萍又有何意义?另外,选秀冠军人选的最终决定权在于观众,那么观众的鉴赏能力就事关重大了。英国观众由于对音乐剧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因而艺术鉴赏标准相对集中;而中国观众对于判断一个演员能否胜任某部电视剧角色的拍摄,不会比导演更专业,因此,让谁来演《红楼梦》中的角色,那就很难准确拿捏了。

综上所述,也许将来还会衍生出其他形式的选角真人秀,在变化多端、繁殖迅速的电视节目中,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节目形态。电视业界内的探索者已经对这个形态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这些尝试对它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

(作者单位:安阳广播电视网络总台)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 下一篇:影像:超越真实的观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