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成长 留守不孤单

时间:2022-09-14 07:08:25

爱心助成长 留守不孤单

“谁能告诉我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姐姐是谁?”“我知道!她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柔道冠军唐琳姐姐。”“留守儿童”邓茜用标准普通话流利地回答道,稚气的小脸洋溢着自信。

“北京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北京奥组委主任是谁?”……主持人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手立即争先恐后地凑到跟前。这是3月29日上午,发生在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留守学生之家”的一幕。山区“留守儿童”对奥运的热情和对奥运知识的熟知让唐琳颇感意外。

今年,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虽然地处西部偏远山区,但鱼坝村“留守儿童”的心却与奥运紧紧相连。在悠扬的《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歌声中,一场主题为“牵手奥运冠军,放飞奥运梦想”的活动拉开了序幕。

尽管是周六,镇党委书记程光辉、镇长何杰、镇党委副书记石玉全、副镇长颜伟等领导放弃休息,特意赶来助阵。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协助维持现场秩序。

作为特邀嘉宾,唐琳推迟了去北京的行程,从百忙之中来到了鱼坝村“留守儿童”中间。奥运冠军的到来,着实让鱼坝村“留守学生之家”的孩子们欣喜不已,偏僻的小山村顿时沸腾了起来。礼花标语、冠军海报、福娃风筝、欢歌笑语把鱼坝村“留守学生之家”装点得格外热闹。活动内容丰富,高潮迭起,笑声不断。

唐琳从小在农村长大,13岁开始练习柔道,15岁进入国家队,很早就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她的经历是“留守儿童”很好的教材。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高兴地簇拥在唐琳周围,要求与她签名、合影。山里娃追星的劲头一点也不亚于城里的孩子,这欢喜雀跃的场面乐得大家合不拢嘴。

“希望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多拿金牌”、“我长大也要当奥运冠军”……孩子们在设计精美的巨幅布标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自己对奥运的祝福。

鱼坝村地处成都市西南山区,距离邛崃37公里。全村720户,2443人。近年来,鱼坝村所在的夹关镇加快了“南茶北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种养殖业不再依赖强劳力。大量青壮年远离家乡外出打工,2007年就有689名,占人口总数28%。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鱼坝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往往忙于农活、没有文化,对孙辈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调查发现,鱼坝村“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孤僻、冷漠、厌学等心理和行为偏差。

2007年春节前,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到鱼坝村调研,村上“留守儿童”的情况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她特别强调:“留守儿童”不仅是外出务工人员的牵挂,从长远来看,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及农村的未来。她指示要尽快在鱼坝村建成“留守学生之家”,并结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开展寓教于乐的关爱活动。

夹关镇和鱼坝村的干部立即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团省委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4月25日,四川省第一个标准化“留守学生之家”在鱼坝村挂牌。在成都市和邛崃市党政工团的全力支持下,实现了“八个有”的建设目标,即有活动场所、有联网的电脑、有亲情可视电话、有电视机、有DVD、有体育器材、有图书室、有志愿者。

2008年2月,省总工会又出资6万余元,兴建了“鱼坝村留守儿童图书室”,汇集了7个著名出版社数千册少儿书籍的精华。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儿童精品藏书,极大地满足了“留守儿童”的求知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留守学生之家”成立后,镇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依托这个平台,每逢星期天就为孩子们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守学生缺失的父爱母爱。

为规范管理,鱼坝村建有“留守学生”档案、留守家庭档案、青年和老年志愿者档案、图书借用登记等资料。在“留守学生”档案中,除了父母打工地、联系方式、现在监护人情况、孩子的爱好、结对志愿者姓名等基本信息外,每个孩子都附有一张5寸的照片,还专门设立了“成长记录”,由班主任老师定期对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二医院、成都市血液中心等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多次到鱼坝村,为孩子们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并赠送文具和体育用品。邛崃市检察院还在鱼坝村设立了“青少年维权岗”。

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社会监督员的一天 下一篇:人民群众就是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