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4 05:49:50

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361-01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部分患儿因病情得不到控制,发展为危及生命的IM或迁延不愈,继发其它恶性疾病。我们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运德素)治疗IM 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6年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M3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年龄1-9岁,男8例,女7例。对照组15例,年龄10个月-12岁,男10例,女5例。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用青霉素,维生素B、C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运德素10 ?滋g,肌肉注射,日1次,连用7天,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2.2 不良反应:15例IM患儿,用运德素治疗1周后皆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有1例粒细胞减少(WBC 2.1×109/L),停药1周后复查恢复正常,停药时和1月后查肝功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IM是儿科较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以往认为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2-4周,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但目前研究证明,部分IM患儿病情严重、反复迁延,预后并不理想。曾有报道EB病毒感染后,肝细胞坏死,死于爆发性肝炎。贾够等报道[1] 2例IM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EB病毒与Burikitt淋巴瘤、鼻咽癌直接相关,甚至与胃癌、肺癌、子宫癌也有相关性,还与某些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有关[2]。因而寻找有效的治疗IM的药物是必要的。干扰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能力,用于各种病毒性疾病的防预和辅助治疗[3],通过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发挥其作用。本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干扰素联合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 下一篇: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中马拉色菌带菌情况的调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