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灯芯绒的工艺设计和生产

时间:2022-09-14 05:35:00

色织灯芯绒的工艺设计和生产

摘要:文章介绍了色织灯芯绒产品的开发、工艺控制及生产实践的技术要点。通过选用合适的工艺,解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色织;灯芯绒;浆纱工艺;织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S106.57 文献标志码:B

Process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Yarn-dyed Corduro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 kind of yarn-dyed corduroy and the key points in weaving produc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y choosing appropriate proces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re solved, the quality of the yarn-dyed corduroy is improved and smooth operation is ensured.

Key words: yarn-dyed; corduroy; sizing process; weaving process

灯芯绒具有手感柔软、绒条圆润、纹路清晰、美观大方、经久耐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本公司为占领市场份额,开发出了纯棉色织灯芯绒,成为国内外市场上非常流行畅销的床上用品面料。本文就色织灯芯绒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下。

1 织物的规格与上机工艺

为顺应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了纯棉色织灯芯绒,其产品规格为190.5 cm JC 14.6×(JC 18.2+JC 14.6 1∶2)×338.6根/10 cm×661.4根/10 cm,总经根数为6 530根,通过运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纱和色彩搭配,使织物有较强的立体感效果。

1.1 织物的色经色纬的排列

纱线配色是:A(米色),B(绿卡其),C(咖啡色)。

经纱排列:64A,80B,80A,64B,经纱循环数为288根。[64A,(80B,80A)×40,64B,经纱循环数为6 528根]。

纬纱排列:(1JC18.2A,2JC14.6C,1JC18.2A,

2JC14.6C)×22,(1JC18.2B,2JC14.6C,1JC18.2B,2JC14.6C)×22,纬纱循环数为264根。

1.2 地纬与绒纬排列比的选择

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根据灯芯绒的坚牢度来决定,当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大时,虽然灯芯绒的毛绒密度会增加,柔软性和保温性得以改善,但是灯芯绒的坚牢度会降低,绒毛的固着性能差,绒毛易被拉出,造成脱毛。为改善灯芯绒的柔软性和保温性,获得丰满的绒毛,符合床品需求,将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选为1∶2。

1.3 地组织的选择

地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固结毛绒及承受外力,灯芯绒常用的地组织有平纹、斜纹、纬重平等组织。为使灯芯绒底板平整,方便割绒,且增加织物的耐磨性,满足床上用品的需要,本设计采用平纹作地组织。

1.4 绒毛的固结方式

采用W形固结,绒纬与压绒经交织点少,纬纱容易打紧,绒纬割断后绒面抱合效果好,绒面没有沟痕。

1.5 织物的上机工艺

停经片穿法:采用 6 列并列穿法。采用并列穿法使得相邻两纱线的间隙增大,飞花容易落下,从而减少经纱之间的摩擦和毛羽纠缠,降低了经纱间的粘连,减少经向断头。

穿综工艺:地组织和边组织均采用 8 页综顺穿。

穿筘工艺:筘号为83.8,筘长208.5 cm,穿筘幅宽197.9 cm,灯芯绒织物穿筘时,不能破坏其循环,每筘穿入数应为组织循环的约数,边组织和地组织的每筘穿入数为 2。为减少经纱摩擦和便于割绒在生产时采用反织。

2 浆纱工艺

2.1 浆料配方

灯芯绒是高纬密织物,织造时开口和打纬次数多,打纬阻力大,要求经纱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选用JSL-2、TBS和T-5为主的浆料组合,具有粘度稳定、渗透性好、成膜完整性好、浆膜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对贴伏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有很好的作用,且易退浆。

浆料配方:TBS 25 kg,JSL-2 75 kg,T-5 25 kg,CD-52

7 kg,AD-2 15 kg。

2.2 上浆工艺

采用祖克S432型浆纱机浆纱。经纱上浆是改善经纱抗拉、保伸、耐磨的重要手段。经过反复试验论证,浆纱工艺如表 1 所示。

(1)上浆率为13%±1%,若上浆率偏低,纱线的增强率与耐磨性能都降低,织造时纱线容易起毛,断头增加,影响生产;但若上浆率过高,会对后加工有一定的影响,如绒坯轧碱后,易使绒粘连,影响割绒。

(2)为避免经纱断头或飞花缠绕停经片,浆纱回潮率控制在7.5%左右。

(3)浆纱伸长率在1%以内,伸长率越小(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上浆质量越好。

(4)浆槽温度是提高上浆质量的重要参数,它对上浆率、回潮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浆槽温度过低,会使粘度过大,浸透差,形成表面上浆,同时浆纱粗硬、落浆多、毛羽增加,浆槽内浆液温度不稳定,会使起浆液产生泡沫,造成浆斑疵布。温度宜控制在85 ~ 88℃之间。

(5)合理控制粘度。若粘度大,虽然粘着性能好,但浸透性能差;粘度小时,浸透性能好,粘着性能差。粘度宜控制在 9 ~ 10 s之间。

(6)浆纱上机时注意排头均匀,落轴时穿绞线,分层贴胶带纸。

3 纬纱要求

在不影响织造的情况下,纬纱的捻系数应适当减小,要求纬纱条干均匀,纱疵小而少,有利于割绒和染整加工,使绒毛易于松散起绒和织物绒面丰满,纬纱捻系数为300。

4 织造工艺

由于灯芯绒纬密大,织造时打纬阻力大,织机要承受很大的张力,为确保织造顺利进行,织机需具备强打纬、送经匀、伸幅好等特点,因此,采用ZAX9100型喷气织机进行反织生产。

(1)高后梁高低

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有利于打紧纬纱,形成紧密织物,可以使布面丰满匀整,防止筘痕和条影的形成,改善织物的外观质量。后梁高低110 mm。

(2)合理设置主喷、辅喷参数

主喷启闭时间为80°~ 170°,辅喷启闭时间依次为90°~ 160°、110°~ 180°、130°~ 210°、150°~ 230°、170°~ 250°、190°~ 270°。

(3)车间温湿度的控制

该品种为全棉织物,车间湿度不要太高,以控制在65% ~ 75%为宜,温度控制在22 ~ 26 ℃之间。

(4)上机张力

由于灯芯绒织物的纬密远大于经密, 打纬阻力大,为打紧纬纱和增加梭口的清晰度,要求经纱的上机张力适当增加,上机张力为2 500 N。

(5)其他工艺参数

车速700 r/min,纬密输入数为638根/10 cm,开口时间300°。

5 织物的后加工工艺

坯布还需要割绒、刷绒、前处理、染整等工序加工,才能形成具有条状绒面外观的灯芯绒,其后加工工艺流程如下:坯布割绒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与漂白染色与印花烘干拉幅刷绒上浆整理成品检验开剪定打包等。

参考文献

[1] 杨志清.特细条灯芯绒的设计与生产[J].现代纺织技术,2005(4):35-36.

[2] 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 姜凤琴,季英超.色织毛棉灯芯绒织物的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1):20-21.

[4] 杨远志,王国和,潘丽霞.花式灯芯绒衬衫面料的设计[J].国外丝绸,2009(3):18-19.

上一篇: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的应用 下一篇:地西泮在产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