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缺陷感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相关性究

时间:2022-09-14 04:42:22

大学生社会缺陷感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相关性究

作者简介:许利慧,李文博,任婷婷.郑州大学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

摘 要:目的:探索大一与大三同学社会缺陷感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社会缺陷感量表(FIS)对郑州大学大一与大三学生中的1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会回避量表得分一、三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P=0.808>0.05),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大一大三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P=0.255>0.05),社会缺陷感量表得分两个年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交回避量表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797>0.05),社会缺陷感没有显著性差异(P=0.818 >0.05),社会缺陷感得分与社会苦恼得分呈正相关(r=0.431,p

关键词:社会缺陷感;社交回避;社交苦恼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00-01

社会缺陷感越强,自尊心越低。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交的倾向及其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 苦恼则为情感体验1, 意即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有负向情感和不舒服的体验。大学生在社交方面存在着某些回避行为及内心苦恼2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大学校园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很多大学生想和别人交往,在不知该怎样交往或交往失败后,导致了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甚至与人沟通都产生困难。很多学生因与人交流困难而不敢或不愿参加校园各种社团活动。这种封闭的结果将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症状产生,如自卑、自傲、抑郁、自私、孤独无助、固执等 。本次研究以郑州大学大一大三部分学生为对象,探讨他们的社会缺陷感与社会回避及内心苦恼的关系,以期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サ鞑槎韵笪郑州大学大一大三学生,发放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43份。其中 大一81人,包括男生28人,女生43人,年龄17~21岁;大三62人,包括男女生各31人,年龄20~22岁。

1.2 方法

1.2.1 测试方法 采用Wat son 与Friend 1969 年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SADS)”和”缺陷感量表(the Feeling of Inadequacy Scale ),在图书馆发放问卷,答卷现场收回。测试前由测试者讲清该测验仅用于心理学研究,用匿名方式,以消除学生的疑虑,然后由学生自行答卷。两个量表均采用5 级评分法,A 为非常同意,B 为同意,C 为不确定,D 为不同意, E 为非常不同意。SADS 包括社交回避和内心苦恼两个因子。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对SADS与社会缺陷感用皮尔逊积差相关进行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大一大三SADS与社会缺陷感量表评分(见表1)

け1 大一与大三社会缺陷感与SADS总分以及各因子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2.2 男女生社会缺陷感与SADS总分以及各因子量表评分 (见表2)

け2 男女生社会缺陷感与SADS总分以及各因子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2.3 社会缺陷感与SADS各因子的相关分析(见表3)

け3 社会缺陷感与SADS各因子测试结果的相关分析(r)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 讨论

ゴ笱生正处于社交活动、接受教育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学习的机会与社交技能锻炼的机会减少,工作学业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发展 。尽管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间的交流方式新颖多样,而且个性化特征愈加显著, 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交的倾向及其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体验,意即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有负向情感和不舒服的体验。大学生由于心理功能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稳定的程度,所以在社交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

ケ1结果显示,大一与大三学生的社会缺陷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三的明显高于大一的缺陷感,即大三学生的自尊感要低于大一学生的自尊感。

ゴ笠淮笕同学的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存在着社交回避与焦虑。可能的原因是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环境陌生,自我封闭,不愿意过多参与社交活动有关。而三年级学生即将进入工作岗位,愿意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以及面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就业等一系列压力,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易产生苦恼、焦虑等心理反应。建议大学生平常多参加各种活动,辅导员在平时的辅导教育工作中多给予鼓励与表扬。

ケ2结果显示男女生的社会缺陷感与社交回避以及社交苦恼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ケ3结果显示社会缺陷感与社会苦恼和社会回避都呈正相关,社会缺陷感越强,自尊感越低,越不喜欢参加社会交往,表现出回避,即使参加了社会活动,内心也是很苦恼抑郁的。

ゴ笱生是祖国的未来,参加社会交往是必然之事,我们不能让在社会交往的存在的问题影响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有以下建议。引导他们肯定他人、互相帮助、积极热情,这样才能迎来彼此的相互信任与尊重降低社会缺陷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涉入健康的社交场所,多与校内外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可达到了解信息、宣泄苦恼,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学校应定期举办联谊晚会、茶话会、参观交流等娱乐活动,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社交兴趣与自信搭建平台。

おげ慰嘉南祝

[1]梁执群,卢莉,籍继颖,等.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4 ,25 (3) :3182319.

[2]宋广文,郝丙辉. 学生社交回避行为、苦恼体验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13 (2) :1332135.

上一篇:巧用教学方法 激活国际贸易 下一篇:改革体育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