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县鱼通片区甜糯玉米种植优势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4 04:28:27

康定县鱼通片区甜糯玉米种植优势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 分析了康定县鱼通片区种植甜糯玉米的优势,在结合普通玉米栽培的基础上,总结了甜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甜糯玉米种植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糯玉米;种植优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四川康定;鱼通片区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46-02

玉米在康定县常年播面1 333.33 hm2以上,主要集中在鱼通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膳食结构有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求,即对小杂粮和粗粮的需求增加,大力发展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加工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甜糯玉米已成为目前消费和生产的一大热点。甜糯玉米的出现,更使玉米的价值倍增。甜糯玉米及其产品在国际上供不应求。近年来,我国特用玉米有长足的发展,每年以百分之几甚至成倍的速度增长,在有些地方已形成产业。甜玉米籽粒在乳熟期间含糖量达12%~20%,是普通玉米的2.5~4.0倍,比西瓜及其他水果甜,是人们最喜欢吃的鲜食玉米[1]。而糯玉米可鲜食和粮食两用,品质好,价格与甜玉米差不多,甜糯玉米专供消费者食用,鱼通地区种植甜糯玉米还是近几年开始的,特别是2012年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0 hm2,现将甜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甜糯玉米种植优势

1.1 种植效益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甜糯玉米可产鲜穗4.5万~6.0万穗/hm2,销售价格4元/kg以上,产值在3万元/hm2以上,而普通玉米产量按7 500 kg/hm2,销售价1.8元/kg计算,产值1.35万元/hm2,甜糯玉米产值是普通玉米的2~3倍。通过对鱼通片区10 hm2甜糯玉米种植技术的探讨,据统计,一般产鲜嫩玉米12~15 t/hm2,比普通玉米增产6 000~7 500 kg/hm2,按2012年平均市场价4元/kg计算,增加收入2.4万~3.0万元/hm2。种植甜糯玉米相对较种其他作物简单,在近年来大家忙于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甜糯玉米同样能增收,既调整了结构,稳定了玉米播面,又能增加收入,促进了鱼通片区经济发展。

1.2 种植面积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姑咱镇是甘孜州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多所大中专学校,流动人口多,以及正在进行的矿山开发、水电开发、移民搬迁等工程,康定机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康旅游人数的增多,为甜糯玉米的发展带来了好的商机,甜糯玉米除在姑咱镇、康定县销售外,还销往州内各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到66.67 hm2以上是完全可以的,按增收3.0万元/hm2计算,种植66.67 hm2甜糯玉米,农户可增加收入200万元以上。

最先由若吉村试种甜糯玉米开始,现已带动邻近村种植,种植面积还可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调整品种内结构,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前反季节上市,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选用和种植优质甜糯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片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甜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2.1.1 选好田块,精细整地。一般种植普通玉米的农田、坡地均可种植甜糯玉米,也可以与小麦、蔬菜等间套种,为了获得高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运输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水浇地种植,甜糯玉米附近500 m内不得种植其他杂交玉米品种,如要种植则播期相差20 d,以防串粉,降低甜糯玉米食用品质。甜糯玉米根系入土深,要为玉米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对玉米高产非常重要。播前耕地深度25~30 cm,平整土地,使玉米生长的耕作层土地疏松,透气性好,利于保水、保肥、利于根系生长、扎根,利于抗倒伏。

2.1.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要选择适合鱼通片区种植的良种,是玉米高产的前提条件,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热量条件和当地的耕作制度,可选用生长势强、生育期适宜、抗病虫的杂交良种,如晶甜三号、美糯2号、川单糯1号、黑珍珠等。播前搞好晒种、拌种、种子包衣等处理工作。甜糯玉米糖分高,容易遭地下害虫为害,必须进行药剂拌种,可以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拌种,防治病害,提高出苗率。

2.2 分期播种,育苗移栽

2.2.1 确定播种期。甜玉米胚乳内淀粉极少,种子皱缩,顶土能力和幼苗长势较弱,因此宜采用塑料软盘育苗移栽,糯玉米既可育苗移栽,还可采用分期播种,宜每隔7~15 d分期分批播种,长期均有鲜玉米上市,即甜糯玉米在鱼通片区早春直播3月中旬播种,育苗2月下旬进行,确定播种期通过测定土地5~10 cm土温稳定在10~12 ℃以上时播种,育苗移栽到大田后出苗快、苗全、不易烂种。早春土温过低时,可采用盖地膜的方式,夏秋玉米不受温度条件的限制,夏玉米视前作收获期随时可播种,秋玉米在7月中下旬播种。而采用小春作物预留空行套种玉米,如小麦、胡豆、洋芋、蔬菜套玉米,则玉米与前作的共生期以不超过30 d为宜。育苗移栽播种量15.0~22.5 kg/hm2,直播用种量30.0~37.5 kg/hm2,每窝3~4粒,如直播播种深度3~7 cm。

2.2.2 肥球育苗。无论是春、夏、秋播均适宜,它可解决旱春气温低以及前后作之间的矛盾,还可解决培育壮苗、提高玉米的整齐度,也可以节约用种。育苗的方法是,首先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靠进大田处宽100~130 cm、深10~13 cm的平底低洼苗床。配制营养土:一般用30%~40%腐熟过筛的细厩肥、60%~70%肥沃细土和1%磷肥混合均匀,加适量清粪水,以手握成团、落地可散开为准。育苗方式可用于将营养土捏成拳头大小的肥团,整齐地排放在苗床内,方格育苗,将营养土平铺于苗床上,厚6~8 cm,轻轻拍出泥浆,抹平表面,待泥浆干后用刀切成4~9 cm2小方格。塑料软盘育苗,将玉米专用塑料软盘整齐地排放在苗床内,装入营养土待播种。播种,每个肥团、方格播1~2粒精选的种子,盖2 cm左右的细厩肥或营养土,然后盖上塑料薄膜,苗床管理,苗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 ℃,晴天当膜内温度超过30 ℃时,应将地膜两头揭开,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傍晚时再盖上,出苗后,应逐渐揭去薄膜,出苗阶段要保持床土湿润,表土不现白,否则应浇水保湿。待幼苗长至1叶1心时,略施清粪水,春玉米在移栽前2~3 d要揭膜炼苗。

2.2.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移栽一般以2叶1心至3叶1心较好,容易返青成活,移栽前大田要深翻,并施足底肥,要求施腐熟的农家肥22.5~30.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碳铵或尿素300 kg/hm2。移栽最好选晴天进行,土壤不易板结,栽后发根快,栽苗时窝子要适当挖大些,每窝栽1个肥团,栽后应浇足定根水,移栽时幼苗的第1片真叶朝向同一个方向,今后的果穗也只生长在一侧,便于采收,叶片、穗在田间排列和分布合理,接受光照好,有利于获得高产。一般早春玉米可采用肥球育苗移栽到大田后再辅以地膜覆盖技术,可提前上市,获得较好的效益。甜糯玉米植株较普通玉米稍矮,一般株高170~200 cm播种时密度可大些,实行宽窄行栽培,宽行75~80 cm,窄行35~40 cm,窝距25~28 cm,春播株数6.0万株/hm2左右,夏播6.75万株/hm2左右。

2.3 加强肥水管理

2.3.1 增施肥料,确保产量。甜糯玉米需肥量大,生育期段,为了保证产量,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还应及时足量地进行追肥,直播玉米追肥在拔节期施用,一般可用速效氮肥75~120 kg/hm2,猛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时用尿素210~270 kg/hm2、钾肥75~150 kg/hm2丢窝;抽穗初期,用磷酸二氢钾3 kg/hm2+尿素3.75 kg/hm2,对水750 kg喷施叶片,这样可以提高单苞重量和品质。在灌浆期根据玉米长势补施粒肥,促进籽粒饱满,减少秃尖长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追施化肥时,应深施、对清粪水施用,避免干施、表施[4]。

2.3.2 科学用水,促进平衡生长。玉米生长发育中的拨节期、大喇叭口时期和灌浆期是3个玉米需水临界期。一定不能缺水,要保证水分供给,苗期5~7叶时让玉米受旱起蹲苗作用,利于发根长根,形成壮苗。玉米生育期中除需水临界期要加强灌水保证供水,其余生育阶段采取干干湿湿的方式管水用水,在施用追肥时要给合灌水,提高施肥效果。

2.4 田间管理

在全田有1/3植株的果穗花丝抽出苞叶时开始进行,每隔2~3 d进行1次,人工辅助授粉选择晴天9:00—11:00进行,如遇阴雨天气更要加强人工授粉,可增加籽粒,减少秃尖,提高玉米结实率。去雄,为减少养分消耗、增加粒重,在授粉结束后剪去全部雄穗,在雄穗抽出约1/2,能用手握住全部侧枝进行,促进果穗增长,还可改善玉米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主要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去苞,为了防止小穗造成减产减收,每株只留1~2个果穗,应及时去除多余的穗子。

2.5 病虫害防治

甜糯玉米品质好,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防治,在移栽时,用辛硫酸45 kg/hm2丢窝,防地下害虫;4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可用乐果乳油3 kg/hm2对水900 kg防治蚜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用敌百虫3 kg/hm2对水900 kg,或用2.5%的敌杀死乳油300~420 mL/hm2对水900 kg在大喇叭口期喷雾防治玉米螟、粘虫;6月上中旬用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75%百菌清300~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

2.6 适时采收

玉米苞吐丝20 d左右,刚进入灌浆期,用手掐即有白浆溢出,即可采收,采收时注意必须有4片以上叶子包裹,以保持其鲜嫩度,采收后的穗子应及时上市,或冷藏保鲜。并及时收获茎秆,收获的青绿茎秆尽量做到加工后作饲料利用。

3 参考文献

[1] 牛永锋,郑丽敏,段改霞.甜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5):92.

[2] 朱卫红,铁双贵,孙建军,等.不同土壤质地及播种深度对甜玉米出苗潜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35-36.

[3] 郑威.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52-54.

[4] 吴爱玲.鲜食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26-127.

上一篇:柘城县中低产田玉米增产措施与栽培技术 下一篇:苏中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