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2017

时间:2022-09-14 02:39:13

日月更替,时序更新。

过去的一年,不断飞出的“黑天鹅”,呈现出国际秩序变革的现实压力,全球格局出现由“多极化”步入“多层化”的明显迹象。而中国经济克服重重险阻,保持了较稳发展,给全球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方案”。

2017年,中国经济即将开启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而实体经济始终是其发展的根基。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其走向未来。

近年来,中国的实体经济确实面临着一些压力,比如成本优势进一步削弱。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国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优势已经减弱到5%以下。制造业相对成本的动态变化将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它们的制造业选址,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生巨大转移。这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可能更加分散在各个地区。因槿球各个地区都有相对低成本的制造业中心,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更多消费商品将在更接近本地的地方制造。比如,近期连续刷屏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就透露将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

鉴于上述这些趋势,政府领导者应意识到稳定发展的制造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尤其要清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自己的竞争力在何处,如何才能维持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波士顿咨询公司也希望他们的这份报告能够鼓励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并且采取行动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虽然体量庞大,但尚未进入真正的工业化,却已有进入虚拟经济的趋势。一些地方政府对虚拟经济宠爱有加,而对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却意兴阑珊,金融、房地产等“高富帅”行业成了香饽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前阶段,这种“去工业化”思路和做法有待商榷。

“中国制造”当下面临的重负,绝不止于单纯的税负,更是政策、行业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共同结果。比如在纺织行业,“产融结合”与“金融创新”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负面效应。一方面,为配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实施,纺织行业积极淘汰和消化落后产能;但与此同时,受国内金融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落后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而金融创新的本意应为产业发展而服务,但国内所谓的“金融创新”多数由于缺少监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投机气氛浓厚,不仅严重伤害实体经济,而且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原料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如果企业长期将主要精力耗费在关注期货大盘上,那科研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投入的精力势必减少。长此以往,受累的将是中国经济本身。

当然,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因为所有的同业者和竞争对手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排除这些客观困难,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塑造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专业、专注和专心的创新精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稳定发展,在纺织强国建设的道路上,驰而不息。

上一篇: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职业化转型分析及实践探索 下一篇:中小企业创新进入智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