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知识建构的两大“利器”:PBL和“服务—学习”

时间:2022-09-14 01:56:54

意义知识建构的两大“利器”:PBL和“服务—学习”

摘要: 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的大学德育课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该理论,德育课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对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的把握;将知识置于现实的环境,进行情境教学;创造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环境和机会。PBL和“服务-学习”是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念的特别适合于德育课教学的两大“利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校德育 PBL “服务—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认识论角度看,它是“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根本超越”,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我国有学者也认为它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突出强调学习的建构性、问题的结构不良性、具体情境性和学习中的社会性,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对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的把握;将知识置于现实的环境,进行情境教学;创造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环境和机会,采用新的更加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同样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而且是意义知识的建构。意义知识的学习有之与其他知识差别较大的性质,因为政治信念思想观念和道德是灌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思想观念的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思想观念知识的学习仅仅靠传统的讲授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其他的重要的教学模式或方式。经过一些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觉得PBL和“服务-学习”是充分体现结构主义理念的,对意义知识的建构特别有效的“利器”。

一、PBL

PBL,即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结构不明确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是针对医学院教学与未来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景和复杂问题连接得不甚紧密这一弊端而提出的。两位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专家布里奇斯和海林杰比较早地注意到了PBL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并将它引入教育领域,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之后,对PBL的研究也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认同。正如Salzubrd大学的邓纳韦(Dunawaw)教授(2002)所言:PBL是令人满意的、富有挑战的、效果明显的、势不可挡的,换言之,不仅PBL的过程可以给师生激动人心的体验,而且学生从事实的记忆者变成了信息的分析者、评估者和组织者。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该教学模式已风靡全球,大有取代传统的讲演模式之势,对各办学层次、各学科的教学与培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大量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并尝试将PBL引人我国的教学实践之中。十几年来,PBL在我国医学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近几年则有越来越多的学科应用PBL进行教学改革。

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从2008年开始对“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的部分章节进行了PBL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透过有计划安排的社会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以完成服务的需求,并促进服务者(学生)的学习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了“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直接从课堂中学习,而且要参与社会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之后,许多的教育机构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许多的社会服务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率先把传统的社会服务转向服务学习,期望能把服务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服务—学习”强调“服务”与“学习”相互结合,1990年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National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所下的定义包括四个要点:(1)学校与社区结合。从有组织服务活动参与中获得服务经验,服务活动应由学校与社区一起协调,以符合社区真正的需求。(2)服务与课程结合。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社区的生活中提供服务。(3)强调学习的重要。将服务学习融入学校课程,并针对服务活动中所见所为,进行思考、讨论与写作,以达学习目标。(4)重视自我的发展。将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社区,有助于发展对他人关心的情感。1999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全国学生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之调查》(Na-tional Student Service-Learn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 Survey)中将“服务—学习”界定为: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它统合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这种服务必须是配合学科或课程而安排,清楚叙述的学习目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探讨社区真正需要。

我校医疗扶贫行动办公室在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考察和调研,于2008年夏季引进香港地区和国外高等教育中的“服务-学习”概念,提出了新的以高校学生为对象的医疗扶贫体验行动“服务-学习”计划。“服务—学习”新模式的实施,适应形势的变化,结合专业特点,通性,让大学生在服务奉献中走进社区、农村,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会,明辨真伪,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多次的效果评价,我们觉得,服务学习能大大分享激励,培养公民意识与责任感;能加强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人的思想成长,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近年来,学生在就业、考研、执业考试等方面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医药高校前茅,学生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1).

[3]刘念群.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1,(3).

[4]李勉媛.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2).

[5]赖纯胜,庄敏等.PBL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6]许龙水等.通过医疗扶贫探索“服务—学习”:医德教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2,(2).

上一篇: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