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浅析

时间:2022-09-14 01:09:11

新建本科院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浅析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中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由于学校建设的时间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艰巨,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近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各科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在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日益要求专业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举措。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类型、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整合的模式解读

传统教学模式设计中关注的主要因素有三:教材、教师与学生。典型的模式是教师通过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以迅速有效的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教具作为教学手段传递知识内容,知识的传输渠道极为单一,即:教材教师学生。教师听命于代表权威的“教材知识”,向分数要成绩,缺乏个人教育性教学的深度加工;学生服从于教师的指挥,在短时间内接受“被传递”的知识,变成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容器。这就使传统教学模式凸显出尖锐的矛盾,教师无法行使主导教育的权利,学生无法取得自我发展的主体权。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优势:交互式的数字化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意义建构贯穿学习过程;自我评价与互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及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媒体不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渠道,而是学生学习、交流、自主发展的有效工具。师生不再是管理与服从的对立关系,而是平等对话交流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新建本科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误区分析

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基础薄弱、缺乏本科办学经验等原因,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或者已经适应了专科教学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接受较慢,课件制作技术还有待提高。例如存在将课件做成电子书或电子教案,形式单一,色彩对比、字体大小、画面内容未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区。部分教师存在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教学效果较差。例如学生反映有个别教师课件播放及讲授速度过快,教师只关注自身多媒体课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利于学生学习。

3.教育责任感的缺失。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摆脱“工作负担”的借口。相反,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对教师提出的更大的挑战。从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不熟悉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朗诵课件内容,学生反响恶劣。

三、突破误区、合理整合应用的有效途径

整合过程中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突破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误区,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树立科学务实的教育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与教学中所谓的“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不再是信息资源的主体,而是要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教师要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各取其长,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益教益学的勃勃生机。

2.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网络、影视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辅助下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和变化的学习情景,使传统“黑板、粉笔”教学不易实现“教育情景”、“教育现场”得以创设,易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的成功转化,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兴奋的情绪,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核定整合标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新建本科院校要明确学校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好专业创新发展策略,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学校教育的特色和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2)创设教学情境,用丰富、形象展示的教学内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3)优化学生认知,开拓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渠道,确保学生切实掌握目标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话教育研究,2005.

[2]叶力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5.

[3]张永祥.论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注:本文为安康学院2011年度高层次人才项目《新建本科院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YQDRW201102。

上一篇:对“概率”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个性化服务型图书馆的发展与学科馆员的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