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盏心灯

时间:2022-09-14 12:47:1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典文化的浸染,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在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如《论语》之类的古代典籍中朴素的处事智慧,点燃了一盏亘古不熄的心灯,让我在浮躁之中获得平静。

读《论语》总能使人惊讶,无论是凝神屏息的全文通读还是逐字逐句的细心琢磨,每一次似乎都能发现心灵的契合与智慧的闪光。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要想自己成就事业就先让别人成就事业,要想自己获得成功就先让别人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辩证法,很好地回答了人活着是多为别人做事还是只为自己做事的问题。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获得成功后获得个人的成功,我们的辛苦付出都是在为学生和自己日后的成功所做的量的累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上说“此岸生死,彼岸涅”,这些经典的论述都与《论语》中的智慧相互印证,成为指引我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中获得幸福感的不熄明灯。

读《论语》不仅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找到职业幸福感,也能为我们职业素养的提高指引方向。孔子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都值得学习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学相长”“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卓见,无不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的终身学习态度。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领导,总会在某一方面或闻道在先,或术有专攻。因而,“学人之长”是我们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

当然,“见贤思齐,学人之长”,不仅仅是看几本书,论语上讲“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意义所在,便是指人生之书的可贵,为学的书可并不一定就是实实在在的书,更多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要有向上的力量。“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坚持就好。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更有丰富而先进的育人理念,虽然历经千年仍然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熠熠生辉。

虽然在这个日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上,道德与情趣似乎渐行渐远,但每当我重温先贤的谆谆教诲和面对这些尚充满稚气童真的孩子,我都认为自己必须勇敢面对现实,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好老师,决不会因为这个学生不接受教训、违背老师的教诲而舍弃他,而总是耐心地在等待机缘,用种种善巧方便来帮助他。并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学生,都有上进之心。“特别的渴望给特别的你”,虽然我无力去改变时代的偏见,但我一定要师法孔子对学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教学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把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承担起来,在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精神引领,把迷惑的人变成觉悟的人,我相信这是教育的成功,这是教育的伟大。

孔子有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于丹将其解读为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论语》中的许多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只有用于教学实践才可能焕发生命力,我愿意做这样一名发扬先贤智慧的实践者,让《论语》这盏心灯,在我为之殚精竭虑的教育事业中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反思能力 下一篇: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