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管治计划

时间:2022-09-13 11:56:29

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管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足发展抓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核心、以经济手段为杠杆、以政策推动为动力、以品牌打造为龙头、以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丝绸纺织产业,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最终产品,做强做大丝绸纺织基地,调高调优丝绸纺织产业,做精做优丝绸纺织产品,实现丝绸纺织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提升丝绸纺织集聚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新型丝绸纺织产业集群、研发基地和贸易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把握四个要点,实现“四个转向”:一是建设用地。从粗放式使用土地资源,转向集约用地,盘活土地存量,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来。二是技术装备。从扩展一般性技术水平的丝绸纺织装备,以低档织造、印染生产能力的扩张为主,转向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新技术,提高产业水平上来。三是企业结构。从铺天盖地发展以中低档喷水织机为主丝绸纺织企业,转向重点扶植高水平的龙头企业和做强做精一批骨干企业,引导他们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层次上来。四是发展途径。从偏重资源高耗型为主,转向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上来。

二、主要目标

(一)总量调控目标。到年,镇丝绸纺织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0—280亿元,年均增长15%--16%;出口创汇5亿美元,年均增长25%左右;实现利润10亿元,年均增长18%;劳动生产率达到5.84万美元/人,年均增长20%左右。真丝绸产量稳定在2000万米左右;以涤纶长丝为主的合纤丝产量达到120万吨,其中熔体直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吨;织造产量50亿米;印染总量20亿米;服装产量300万件,其中针织服装100万件。

(二)调高调优目标。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为支撑,大力发展丝绸纺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发和推广支持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镇丝绸纺织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真丝绸产品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基本解决防皱、防褪色两大难题,提高其品质、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开发真丝与棉、毛、化纤及新型纤维交织、复合、混纺的新型高档服装面料和装饰用料。

2、化纤原料重点在新纤维应用领域开发新品种,适度发展直熔纺涤纶短纤原料和氨纶、锦纶、PTT等新型合成纤维,以满足开发中厚型、中高档合纤织物的需要;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使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量所占比重由20%提高到40%。

3、织造业进一步压缩低档里料生产,推进产品由里料向面料转化,使面料所占比重达30%左右;生产工艺从机织为主调整为一定比重的针织产品,大力发展经编织物;使用领域从单一的服装服饰向装饰用布和产业用布方向发展。装饰用布主要以窗帘布、床上用品、沙艺等为主。产业用布主要以汽车内装饰材料、土工织物、栽培基材、工业建筑用材料、骨架材料等为主。国产单喷普通喷水织机控制在现有规模,喷水织机总规模控制在6万台以内,增加倍捻机、多臂龙头等设备和装置,增加国外先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和高速经编机、纬编机,进一步提高喷气、剑杆织机在无梭织机中的比重。

4、印染业重点是减少、转移低档里料的染色,增加中高档面料的染色,拓展短纤、纯棉、交织物的印染业务。坚持从加工走向自营,以贸易带动生产,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印染后整理技术,积极采用低浴比染色机和小批量连续染色调和新工艺,推进清洁生产等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减少排污量,提高吨污水产出率,使镇的染整行业向功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到年,使用先进的环保印染设备比例达到50%以上,采用新型印染工艺的产量占全部印染产量的比重达到50%,百米用水量从3.5吨降低到3吨。

5、服装业不断提高设计开发水平,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并打造服装品牌。到年,力争创出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5家,大型服装企业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虚拟图形设计,以及自动裁剪、电脑高速平缝、立体整烫等先进加工技术,使镇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

(三)环境保护目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印染后整理的工艺、技术水平,从源头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及全过程控制转变。

1、严格控制现有印染、喷水织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废水排放量。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印染、喷水织造废水的排放前预处理,减轻污水处理厂压力,确保最终排放污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印染企业普遍开展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工作,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企业整体环保素质明显提高。

2、加大对喷水织造废水的治理力度。铺设污水管道,对现有喷水织机的废水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3、积极联系配合科研单位,研究开发和使用可降解、少污染的环保浆料,减少织物上浆退浆带来的污染。

4、加快生活污水管网系统建设,到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年达到100%。

5、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扩大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和水平。

6、加强环保设施投入,到年再扩建一座日处理5万吨级的三级污水处理厂,使全镇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22.5万吨。

7、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价格,建立生态恢复经济补偿机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直排污水的企业一旦查实,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对新建有污染的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8、实施水利工程项目,科学换水调水;加强对现有镇区水系的综合治理,采用河道清淤、人工水草种植、水生物培育等方式进行生物修复工程,提高水系自然净化能力。在外来客水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到年,出境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9、合理调整工业区域布局,按镇城建总体规划和城区商贸布局规划要求,城区的印染、涂层企业基本完成搬迁,形成相对集中的印染、涂层工业区。

(四)新兴产业培育目标。立足大纺织,延伸、拓展产业链,培育一些新的行业。

1、发展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纺行业。充分发挥织造能力强的优势,引导企业向后延伸发展家纺类产品,围绕家纺产品使用面料,适度发展精棉纺与织造业,提高产品档次,逐步形成起点较高面向欧美市场出口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纺行业。

2、发展以窗帘布、沙、汽车软装饰用布等为主的装饰用纺织品行业。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用于装饰的丝、化、棉、毛、麻等纤维的混纺交织纺织品,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装饰用纺织品行业。在控制一般喷水织造规模的同时,鼓励发展喷气、剑杆织机,大力引进大提花型高档剑杆织机,积极开发各类装饰布,逐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装饰用纺织品行业。

3、发展壮大针织行业。进一步提高经纬编织物在织物总量中的比重。

4、加快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瞄准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纺织机械,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对纺织机械的需要,从引进先进技术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吸引国外纺织机械产业转移;同时开展纺织机械关键制造技术攻关,做好化纤、织造、针织、染整和缝纫五个方面重点新型纺织机械和器材的开发研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完善镇的纺织产业链。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技术进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镇鼓励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丝绸纺织业产业升级的政策。

1、鼓励发展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三年内喷气织机及剑杆织机目标1.5—2万台,对引进高技术含量喷气织机和大提花型剑杆织机项目给予贴息奖励,推动织造业由里料向面料,由低档向中高档产品转型。

2、制定印染业污水排放大、耗能高和落后生产技术限制淘汰目录,进一步减少落后印染设备,鼓励发展低浴比染色设备,对在总排放水量不增加前提下引进浴比1:5以下的先进染色设备给予贴息奖励。

3、鼓励推广使用环保节能型设备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对废水、废料和碱减量回收的技改项目以及涂层企业引进甲苯回收装置的项目予以优先贷款和贴息奖励。

4、鼓励购买国产先进喷气织机项目,在抵扣所得税政策方面给予优惠,以推动镇纺织机械业的发展壮大。

5、对镇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好、效益高、环保工作做得扎实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

(二)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打造丝绸纺织名牌。制定落实培育和扶持名牌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镇的区位优势和纺织产业基础,首先在国内市场发展以真丝和优质仿真丝为特色的品牌服装,进而采取以服装为主题的专业招商活动,通过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收购国外有品牌的丝绸纺织企业等多种途径,发展国际市场品牌服装。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提高镇丝绸纺织品牌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和文化底蕴,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知名度并保护自己的品牌。加大对镇丝绸纺织产业的统一包装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中国丝绸名镇”的区域品牌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的行业活动和大型专业展示会、博览会。

(三)合理调整布局,推进产业转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搞好镇新一轮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在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规划2—4层厂房。一方面规划印染、涂层工业区,结合退城进郊,加快现有印染、涂层企业的搬迁;另一方面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利用区位优势和独特地位转向精品、高档、延伸加工以及产品研发和销售为主,实行产业、产品、工艺的合理分工,合理布局。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上转移部分中低档喷水织造和印染生产能力。在江浙纺织产业大集群中立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在竞争中促进产业升级。

(四)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对丝绸纺织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抓好市场建设,增强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市场繁荣,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设成与现代城市协调发展的、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国际化的、集商品交易与展示、信息汇聚与、仓储物流、丝绸纺织科技与文化于一体,各项现代服务设施完备的丝绸纺织交易中心。在市场内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家纺商区、装饰用布商区、色坯商区、纺机商区和外贸商区等功能区,促进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建设好1—2家丝绸纺织研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带动镇广大中小丝绸纺织企业共同发展。

(五)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丝绸纺织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化纤、印染生产中推广先进的控制技术(APC)、故障安全系统(FSC)、集散控制系统(DCS)等,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在服装设计中推广GCIMS,即服装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市场要求及消费者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鼓励实施ERP、SCM、CRM等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全球销售和服务,缩短丝绸纺织品从备料到下单交货的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做好国家和省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开放式、跨地区、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和完善丝绸纺织产业共性技术平台,认真落实《关于扶持发展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技术服务平台的若干意见》,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为载体、技术服务为核心、技术投资为主体,建设丝绸纺织业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市场,提升镇丝绸纺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水平。

(六)强化组织领导,合力推进结构调整。镇丝绸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经贸委、发计委、科技、环保、财政、工商、质监局等部门给予配合和支持,形成部门职能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立体服务网络。在服务别要加强政策导向,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镇实施名牌战略,鼓励技术进步、限制淘汰落后设备的奖励办法。要引导确立企业是结构调整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代表的应有作用,各方共同努力,确保镇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上一篇:经济局年度工作报告 下一篇:空在设计中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