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的海产大王

时间:2022-09-13 11:03:08

坐父亲的汽车一起去办公室上班的时候,我真怀疑是不是和我开玩笑?

“学者”是年少时的梦

提到蔡冠深,首先必须得提到他的父亲蔡继有,可以说没有这位父亲,就不会成就后来这个儿子。

蔡冠深是蔡继有的第二个儿子,1957年出生于澳门,他并非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含着金元宝来到人间的。他的摇篮曲里,有的是海浪的拍打,鱼虾的腥气。

父亲蔡继有祖籍广东中山市,世代务农。11岁那年丧父后,家里断了生计,蔡继有小小年纪就到一家鱼类批发行做工,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自立门户当起小鱼贩,起早贪黑赚几个钱养家糊口。1954年,蔡继有赴澳门定居,全家挤在一间租来的斗室之内,靠吃便宜的碎米和卖剩的小鱼虾过日子,3年后,今天的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

蔡冠深出生不久,父亲再一次举家迁移,搬至港岛上环,仍辛苦地做鱼贩和小生意。不久,父亲开设“华记栏”,收购鱼货获得利润后,开始贷款给渔民造船扩大生产,所欠款项则用捞捕的鱼货分期分批偿还。如此一来,蔡继有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蔡冠深初入学时家境还很贫寒,读书要靠社会的公共支援。他从小听话,是个勤勉规矩、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来以优异成绩考上圣保罗男女中学。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的一所名校,许多政界人士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在父亲的海产事业突飞猛进的时候,蔡冠深一直在做他的学者梦。年轻的蔡冠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尤其是古典文学和历史知识底蕴丰厚,中国文学、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学科年年全优。他立志要做一位文史学家。

从1974年到1975年的那段日子,蔡冠深负笈东瀛,在京都享受他“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悠闲时光。京都不同于东京和大阪,那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安静的小城。蔡冠深选择京都,学的是他喜欢的文学和历史。而父亲送他去日本读书却只有一个简单而现实的原因,因为他正在跟日本客户做生意,那就送儿子去熟悉一下生意伙伴的文化吧,以便充当对日贸易的翻译。渔民出身,靠自身的勤勉和精明起家的蔡继有甚至都没有想到刻意安排自己的继承人去学习什么商业管理一类的知识。

此时,蔡继有的“华记栏”早就变成了“新华集团”,集团依靠海产业迅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当时,港澳所有捕捞船队加起来的供应数量,有一半输送给新华集团。集团在香港、澳门、越南都有工厂,冷冻水产品的产量在东南亚排在前面,手里握有大量现金,蔡继有成了响当当的“海产大王”。

蔡家生意越做越大,全家都在忙碌,家里缺人手。于是蔡冠深到日本后仅过了一年,便告别京都回到香港。这一别,具有某种深刻的标志性含义:蔡冠深从此告别了喜欢的文学和历史,告别了喜欢的以闲适和安静为特征的“京都品位”,纵身跃入了云诡波谲的商海中,也成就了他接下来的人生辉煌。“啼声初试”令人刮目相看

刚从日本回来的蔡冠深被父亲安排在集团下属的海产加工厂,当起了普通的打工仔。一年365天,只有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才获准放假。一旦业务繁忙,年初二就要上班为客户供货。没有任何头衔,也没有正式的固定工资,蔡冠深每月只拿一千二三百元的交通费。他听从父亲的安排,没有怨言,也不摆少爷架子,和普通打工仔一样,脚蹬水靴,身系围裙,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5点赶到港岛西环海产市场,先了解当日行情,然后一条船一条船看货、谈价、收购。每一船活蹦乱跳的海鲜运回来,蔡冠深就得凭经验在一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判断出合适的价格,然后与收货人成交。这培养了蔡冠深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敏锐的直觉,他知道如何让鱼虾在保持鲜活的时候脱手而不能等它们死掉。

1977年,根据父亲的安排,不到20岁的蔡冠深独自返回澳门,组建新基地产。是年,澳门拍卖首块官地,与会者云集了澳门诸多地产商。蔡冠深代表新华集团参与竞投,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叫价声从330万葡币起,此起彼伏,当竞价到400万时,场内开始沉寂下来,几乎没有人继续竞争,这时候,蔡冠深开始举牌。凭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蔡冠深最终以411万葡币征服对手,投标中的。在落标后签署法律文件时,澳门政府官员发现:这个出手不凡的后生刚刚20岁,还不到法定参与竞投的21岁年龄。

“那段经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过去是在前辈的指导下才能工作,这次却是独立操作竞价,前辈们也借此考验我是否能成熟起来独当一面。结果是我成功了。”

蔡冠深的“啼声初试”,让香港工商界对“海产大王”的传人刮目相看。

25岁的蔡氏家族掌门人

很多年以后,蔡冠深不得不佩服父亲对他每一步培养的深谋远虑。

1982年,蔡继有作出重大决定,宣布半退休,将经历了7年摸爬滚打的蔡冠深任命为新华集团总裁。“海产大王”的桂冠,由创业的第一代传到再创业的第二代掌门人手上。这一年,蔡冠深25岁。事后回忆当初,蔡冠深还是认为当时一切对他而言真是非常突然的:“当我母亲让我换上西服,第二天坐父亲的汽车一起去办公室上班的时候,我真怀疑她是不是和我开玩笑?”

凭着年轻气盛和与父亲共同艰苦创业磨练出来的本领,在25岁至30岁那几年里,蔡冠深将新华集团赖以发家的海产业推向更高峰,形成一个环球性策略、垂直性经营的跨国海产王国。从捕捞、养殖、加工、仓储、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餐饮,形成一条龙式的垂直作业体系。新华集团组建了自己的船队,投资海产养殖场,还在远东各地设冷冻加工厂。在海外,则从越南、缅甸、束埔寨开始建点,延伸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就是说,从中国的丹东沿大陆海岸线,经台湾海峡到香港澳门,从河内、新加坡一直至温哥华、纽约、洛杉矶等地都建立了分支机构,涉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海产营业额高达30亿港元,高峰期达40亿。

上一篇:诗琳通 泰国公主的中国情 下一篇:中国企业投资新加坡,吸引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