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紫娟繁育与推广

时间:2022-09-13 08:55:02

摘 要:“紫娟”茶中的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无毒,而且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人为寿命长短直接取决于人们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力的强弱,而花青素的发现为全世界的人找到了抗氧化、抗衰老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花青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从20世纪的抗生素、维生素时代进入到21世纪的花青素时代。目前,紫娟茶产品供不应求,在高消费领域有走俏趋势,市场前景看好,深受茶企业和茶农欢迎,推广速度快,推广面积已达4066.7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茶树;品种繁育;推广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茶叶是云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生物资源创新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加强领导,加快发展,把茶叶产业培育成我省的区域优势经济支柱产业”。云南是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大省,茶叶在云南山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种是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的前提,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占有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茶叶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检验茶叶科技含量的重要内容。

紫娟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从该所大叶群体品种茶园中发现的一株芽、叶、嫩茎都为紫色的茶树选育而成。因该单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的特征,并且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故取名为“紫娟”。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2000年从省茶科所引进紫娟母本,以自行繁殖的方法逐年扩大母本园,建立了13.3hm2良种母本园及高标准示范园,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鉴定和生产试验,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比较熟悉的掌握了紫娟的特性、特征及适制性。良种繁育的成活率由当初的80%上升到95%,出圃率达到85%(采取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及遮阳网覆盖措施);定植成活率由50%上升到90%(采取地膜覆盖及遮阳网遮荫措施),苗木价格也由过去的1.5元/株下降到了现在的0.30元/株(母本园增加,繁育苗木数量增加),目前已形成了较系统的繁育推广技术平台。为良种的推广打下了坚定实的基础。繁育推广的新品种紫娟具有适应性广,芽叶较肥壮、呈紫红色,适制多种产品等优点。

“紫娟”新稍中内含物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分是花青素,一芽二叶新稍中花青素含量达29.14mg/g,是日本高花青素茶树品种“枕佃03—1384”(花青素0.30~0.37mg)的100倍左右。采用“紫娟”品种加工的绿茶具有明显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绿茶的降压效果,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用体重2.5~3.5kg的家猫进行降压实验,结果表明,“紫娟”烘青绿茶降压幅度为35.53%,明显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烘青绿茶(29.04%)。紫娟茶因其特征奇异和药用功效显著,有望成为人类茶叶保健饮品中的奇葩。紫娟茶中的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无毒,而且具有一定营养和药理作用,在食品、化妆、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人的寿命长短直接取决于人们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力的强弱,而花青素的发现为全世界的人找到了抗氧化、抗衰老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花青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从20世纪的抗生素、维生素时代进入到21世纪的花青素时代。

1 紫娟植物学特征特性、适制产品及主要栽培措施

1.1 植物学特征

紫娟属云南大叶种小乔木型茶树,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较高,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着生。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色紫红色,叶柄呈紫红色,叶质较硬,叶面平滑,叶缘平整,锯齿浅、钝、稀。芽叶较肥壮,紫红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为115g。花冠直径4.10cm,花瓣5~6瓣,色泽白含绿,质地软;花萼5片,花萼和花梗呈浅紫色;花瓣、花萼和花梗无茸毛,花柱3裂,子房茸毛多。

1.2 适宜生产多种优质产品

对紫娟品种的适制性进行了多年研究,通过对其一芽二叶蒸青样和内含成份分析测试及采用感观审评方法,证明紫娟品种适制名优红茶、普洱茶及绿茶。

1.2.1 适制优质红茶

条索紧实褐红,汤色褐红明亮,香气高,有特殊香气,滋味醇厚回甘。

1.2.2 制普洱茶品质优

生茶条索紧实紫黑色有光泽,汤色紫红色,有特殊香气,滋味浓厚回甘。

根据紫娟成分测定结果:内含成分的酚氨比值接近对照,因此具有形成优质红茶和普洱茶的物质基础。

1.3 适种范围及主要栽培措施

从引种和多年系统试验推广鉴定结果表明:紫娟是一个抗旱性强、抗寒性强、发芽中、紫红色,茸毛多、优质高效的无性系名优茶品种。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文山州等云南地区适宜种植推广。

主要种植方式:经对紫娟示范茶园的种植方式比较,双行单株比单行单株种植的茶园,茶树树幅大,成园投产早,鲜叶和枝条的产量高,综合效益好,说明半开张形的紫娟宜双行单株方式种植。

2 紫娟繁殖与推广情况

无性系茶树品种紫娟具有种植适应性广,产品加工适制性强等优点,该品种除在普洱市10县(区)内快速扩大推广种植外,并在省内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大理、文山、保山、红河等州(市)及省外的浙江、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等省引种推广。截止2012年底,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4062.227hm2,其中采摘面积达3372.447hm2。

3 效益评价分析

无性系茶树品种紫娟的繁育与推广,加快了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化进程,为无性系茶树良种规模化、产业化、产品多样化提供了品种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 经济效益

根据对普洱茶树良种场、西双版纳、临沧等地的抽样调查统计(其中紫娟调查面积113.3hm2、云抗10号113.3hm2),无性系茶树品种紫娟与云抗10号产量及产值调查结果(见表1):无性系品种紫娟产量79.9kg/667m2,比云抗10号减产41.9kg/667m2,减产34.4%;紫娟品种干茶平均单价300元/kg,比云抗10号增273.7元/kg,增长1040.7%。无性系品种紫娟与云抗10号产值效益比较(见表2):无性系品种紫娟产值24068.5元/667m2,云抗10号为3188.6元/667m2,增收21150.5元/667m2,增加663.3%。按已投产面积3372.447hm2计算。每年可增收10.7亿元(含成本),无性系品种紫娟的经济效益极显著。

依据四川省农科院研究的“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法”按紫娟已投产面积3372.447hm2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新增纯收益58807.0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6.16,科研费和推广费投资收益率分别达1:154.96和1:156.52,农民得益率为1:7.38,该品种经济效益极显著。

3.2 社会效益

3.2.1 紫娟的繁育与推广,促进了茶产业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

目前推广紫娟茶园4066.7hm2,平均每年发展茶园580hm2,是云南省继国家级品种云抗10号之后,年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

据调查,紫娟推广种植4066.7hm2,按每个劳动力种植管理0.3hm2茶园计算,可安置13556个劳动力。按6.7hm2可增加茶叶加工、销售人员10人计算,3400hm2可带动5100个劳动力就业。紫娟繁育推广项目的实施,累计带动18656人就业,为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3.2.2 紫娟的繁育与推广,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紫娟茶品质优良,茶产品卖价高。2008~2012年,紫娟毛茶(级别:一芽二、三叶)平均单价300元/kg,比同级别云抗10号增273.7元/kg,增1040.7%,农民得益率为1:7.38。

3.2.3 紫娟的繁育与推广,培养一大批育苗专业户

良种场采取统一提供良种穗条,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措施,在场附近的曼连、丁家箐、柏枝寺、刀官寨等村民小组扶持育苗专业户百余户,建成约20hm2育苗基地,年均出圃紫娟等品种苗木3000多万株。

3.3 生态效益

茶树是退耕还林、改造荒山草坡、发展绿色经济的优良经济树种。无性系茶树品种紫娟繁育与推广,可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起到截流固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符合 “绿色环保”、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要求。

目前,紫娟茶产品供不应求,在高消费领域有走俏趋势,市场前景看好,深受茶企业和茶农欢迎,推广速度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包云秀,夏丽飞,李有勇,等.茶树新品种“紫娟”[J].园艺学报,2008,35(6).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gkls091903 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与“云茶1号”试验示范[Z].2005.

[3] 杨兴荣,包云秀,黄玫,等.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植物学特性和品质特征[J].茶叶,2009,35(1).

[4] 罗正飞,梁名志,夏丽飞,等.“紫娟”茶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J].福建茶叶,2011,33(3).

[5] 张维成.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J].中国茶叶,2013(1).

上一篇:雾培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设施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解析青海云杉撒播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