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临床体会

时间:2022-09-13 08:53:26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17例我院5年患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的患者皮瓣全部存活, 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治疗效果显著,深得患者满意。结论 本方法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个可靠的治疗手段,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手部软组织;前臂骨岛状皮瓣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机器导致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越来越多见, 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严重损伤常累及肌腱、神经、血管、骨关节等组织出现继发性出血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现已成为创伤外科的一种常见病[1~3]。由于手部的精细结构及特殊功能,临床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较为困难,治疗时除修复创面外更应注意坏死组织的处理及手部功能的恢复[4]。我院选取17例5年患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均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8年1月~2013年4月共有17例患者手部因机器绞伤、挤压伤、热压伤或烧伤后期瘢痕伤残来我院就诊。损伤病变部位在手背9例,手掌3例,虎口5例。其中男14 例、女3例;患者年龄为11~46岁。其中,2例创面二期手术,烧伤瘢痕择期手术4例。部分病例伴有深部组织损伤,给予一期或二期修复。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气压止血带置于上臂处,不驱血充气加压。对于虎口挛缩患者,先开大虎口,去除瘢痕组织,切除坏死及失活组织。屈肘位设计皮瓣,逆行皮瓣血管蒂旋转点位于尺骨茎突上2.5cm处。确定血管蒂长度。测量受区大小, 皮瓣面积按缺损大小、形状适当扩大10%设计,宽度一般不超过前臂背部两侧,依布样在前臂背侧以连线为轴画出切取皮瓣的范围。根据皮瓣设计,首先切开血管蒂部桡侧,游离两侧皮肤,钝性分离深筋膜,找出骨间背侧动脉,确定其走行后,保留宽约1.5cm的筋膜及肌间隔保护血管在移位过程中不被牵拉损伤。然后切开皮瓣两侧缘, 进行锐性分离,但分离期间注意保护皮瓣的完整性。掀起皮瓣的两侧缘 ,用血管钳阻断皮瓣近侧血管筋膜蒂的血流, 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待确认血运良好后切断近侧血管筋膜蒂。将皮瓣逆行旋转, 覆盖手部创面。用全厚皮片修复供区创面。皮瓣的面积为3.0cm×4.5cm~8.0cm×10.0cm,血管蒂长7~10cm,蒂宽1.5~2.0cm。本组5例供区直径4cm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

1.3术后处理 术后24~48h拔除引流条,将短臂掌侧石膏托于腕部功能位固定2w,抗感染、抗血管痉挛药物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去除石膏外固定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必要时辅以被动锻炼,术后功能锻炼须坚持3~6个月。

2 结果

全部17例患者皮瓣存活,其中有2例中间出现水泡,经抬高患肢,脱水及局部理疗后病情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手部功能和外形恢复均满意, 皮瓣臃肿不明显,感觉亦有部分恢复。

3 讨论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术是设计带血管蒂的顺行或逆行皮瓣的局部异位术, 其皮瓣成活率高,弹性好, 抗感染能力强, 恢复快, 感觉功能显著; 手术简便,不需特殊器械协助,操作便捷,手术成功率高,实用性强; 且皮瓣与手部皮肤质地、色泽较相近, 在临床以大面积应用,是临床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的理想选择[5,6]。骨间背动脉是发自骨间总动脉的中小动脉,在前臂下段行于指伸总肌、小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动脉起点外径为(1.4±0.2)mm,末端外径为(0.7±0.1)mm,平均长(13.7±0.8)cm。动脉末端在尺骨茎突上2.5cm水平,与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之间有弧形吻合支相连。该吻合支位置恒定,出现率高,占96.6%,外径为(0.8±0.1)mm,并有两条小静脉伴行[7,8]。

本组术中采用先切皮瓣近段两侧, 在筋膜下尺侧伸腕肌与伸指总肌间隔处寻找到骨间背侧动脉的皮穿支, 以此向深层解剖至骨间背侧动脉。此处动脉较粗并有骨间背侧神经伴行, 非常容易辨认和寻找。解剖至蒂部保留皮蒂1.5~2.0cm 及相应的筋膜蒂, 形成包含筋膜和血管在内的宽2.5~3.0cm 的筋膜血管蒂, 皮瓣逆行旋转后嵌入开放的隧道,同时皮蒂及相应的筋膜蒂组织内能保留较多的交通静脉, 可以更好的改善皮瓣的血循环。以前臂骨间后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最大的优点是不损伤前臂的主要动脉, 对手的功能和血液供应影响小。

有研究发现[9,10],皮瓣移植后,前臂背侧留有较长的瘢痕,并且在切取皮瓣的过程中,解剖皮瓣近端骨间背血管的发出点时,容易损伤骨间背神经,通过改良皮瓣在骨间背血管暴露段的一条皮支远端设计皮瓣,将皮瓣在该皮支的远端段与骨间背血管主干分离,使原本需在前臂近端设计的皮瓣转向前臂远端设计,从而减小手术切口及防止损伤骨间背神经。改良型骨间背皮瓣避免了对美学的过多影响及损伤骨间背神经的可能性,而皮瓣成活率高,感觉活动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作为手术的首选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涛, 黎立, 乔为民, 等.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25(3): 377-378.

[2]Ulkür E, Uvqur F, Karaq z H, et al. Flap choices to treat complex severepostburn hand contracture[J]. Ann Plast Surg, 2007, 58(5): 479- 483.

[3]Woo SH, Seul JH. Optimizing the correction of severe postburn handdeformities by using aggressive contracture releases and fasciocutaneousfree- tissue transfer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1,107(1): 1.

[4]侯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11.

[5]邓国权, 邹锦考. 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皮肤软组织缺损[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 34(2): 147-148.

[6]Zhang X, Shao X, Ren C, et al. Coverage of dorsal-ulnar hand wounds with a reverse 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flap[J]. 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 2012, 28(3): 167.

[7]杨锦, 杨晓东, 周阳, 等.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J]. 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7(5): 622-623.

[8]李春游.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1, 29(3): 197-199.

[9] Lin J, Yu Y L, Zheng H P.Perforator flap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posterolateral forearm for dorsal defects at the lower forearm[J].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2012, 28(5): 325-328.

[10]Zhuang Y H, Lin J, Fu F H, et al. The posterolateral midforearm perforator flap: Anatomical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J]. Microsurgery, 2013, 33(8): 638-645.

上一篇:难治性产后出血2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下一篇:肛瘘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术后疗效评价